龐萬春帶領斥候隊五十騎離開大部隊往前衝去。
沒跑兩里路,卻見前面大路上站著一彪人馬,為首的是個少年將軍。
頭戴三叉紫金冠,身披紅錦百花袍。腰束紅瑪瑙,胯下是一批紅似火的胭脂馬。
手持方天畫戟,身後軍士皆是紅衣紅甲。
他騎馬立在山坡前,朝對面大喊道:“今天我非跟你見個輸贏不可!”
龐萬春朝著他指的方向檢視。
山崗子後面又轉出一隊人馬,也有百十人,為首的也是個少年壯士。
頭戴三叉瑞雪冠,身披鑌鐵甲,外罩素袍。腰束白玉帶。
坐下騎一匹雪白馬,渾身如玉。
手持一杆方天戟,背後軍士都是白衣白甲。
兩邊軍士各自搖旗吶喊,擂鼓助威,兩員小將各自出馬在陣前立住。
他們也不多講,縱馬飛奔,在大路上戰在一處。
陸陽方才還沒反應過來,龐萬春剛去不久他就想起來,對影山正是兩位好漢棲身之地,於是帶著諸位頭領加快速度拍馬上前。
眾人勒馬檢視,卻見兩人正是棋逢對手,將遇良才。
紅白兩道身影糾纏一處,兩條畫戟好似蛟龍翻滾。
紅色的身影彷彿一輪紅日,招式大開大合,進攻迅猛無比。
白色的身影彷彿一柄利劍,招式精妙絕倫,防守密不透風。
兩人交戰三十個回合不分勝負,雙戟相交,紅白兩色的絨絛結成一處,兩人各自使力卻怎麼也分不開。
龐萬春左手取出飛魚袋內的寶弓,右手從馬鞍後面懸掛的箭壺裡取箭。
他彎弓搭箭照著兩戟相交之處射去。
只聽嗖的一聲。
糾纏在一起的絨絛被齊齊射斷,兩人頓時分開,不在爭鬥,反而看著山坡上新來的那幫人。
兩人飛馬前來,抱拳問道:“敢問前面是何方好漢?”
龐萬春道:“眼前便是梁山泊寨主陸陽,這幾位都是山寨上的頭領。我也是梁山頭領之一,人皆稱作小養由基龐萬春。”
兩人聽了立馬將戟插在地上,翻身下馬,推金山,倒玉柱,納頭便拜。
“原來是梁山好漢在前,恕我等有眼無珠,不識尊駕。”
眾人連忙下馬,陸陽將二人扶起。
“二位壯士不必多禮,還未請教高姓大名。”
穿紅袍的說道:“小人姓呂名方,祖籍潭州。因平日愛學呂布打扮為人,又習得一手方天畫戟,人都稱小人做小溫侯呂方。小人原本是做生藥買賣的,因販藥到了山東地界,結果折了本錢,回不了家,暫且在對影山落草。前些天山對面又來了一個壯士,想奪呂方的山寨,我原想跟他平分,兩邊各一個山頭互不干涉,他又不肯。所以每天下山廝殺,至今已經有十幾天了。今日既然遇到了諸位好漢,想來是上天鑄就的緣分。”
那穿白袍的也說:“小人姓郭名盛,祖籍西川嘉陵,因販賣水銀,在黃河裡翻了船,回不得鄉,原在本州兵馬張提轄處學的方天戟法,後來使得精熟了,人皆稱作賽仁貴郭盛,我走江湖的時候,聽說對影山有個使戟的佔山為王,打家劫舍。我欲與他比個高下,一連戰了十幾天不分勝負。幾日剛好碰到諸位。”
陸陽道:“都說冤家宜解不宜結,好漢不打不相識。不如我做個局,與你二位說和,你們意下如何?”
兩人早就打了十幾天,心中都知道對方武藝跟自己就在伯仲之間,只是面子上掛不住,都不願意先開口將和。
既然有陸陽這樣的綠林大佬親自說和,不如就順坡下驢。
“我等願聽哥哥說和。”
此時後面的隊伍也跟了上來,兩人往後面望去,只見梁山大軍精神抖擻,裝備精良,數量龐大,綿延數里,一眼都望不到頭。
“都聽人說梁山勢力龐大,今日一見才知道有多厲害。請幾位哥哥稍稍駐足,此時已經接近正午,不如在山上吃兩杯水酒,歇歇腳,也讓我們略盡地主之誼。”
陸陽見確實到了飯點,便吩咐軍士們埋鍋造飯。
呂方從山上帶下來了許多牛羊,郭盛從山上帶下來了許多美酒。
眾人歡天喜地的吃了一頓。
等午後啟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