弓箭手們一開始都想去龐秋霞麾下。
結果兩次比武之後,他們才知道龐萬春的好。
龐萬春看小妹麾下的軍士每次比武都落敗,也想著照顧一番。
兩隊便合在一起訓練。
梁山上弓箭缺乏。
就算帶上之前從濟州官軍手中繳獲的弓。
其實也就只有一百把。
剩下的一百人,用的是單體長弓。
中國弓箭的發展在宋朝是個轉折。
唐朝軍隊中,複合弓與單體弓並存。
但是宋朝財大氣粗,直接放棄了成本低廉,製造速度更快的單體弓,全軍採用複合弓。
複合弓製造需要的材料頗多。
需要幹,角,筋,膠,絲,漆等六種材料。
一把好的複合弓,從開始製作,到裝備部隊可能需要兩三年的時間。
梁山沒有這麼多時間。
於是不得不採用單體弓。
不是說單體弓就不好。
英國在攻打威爾士的時候就吃到了威爾士長弓的苦頭。
隨後就將自己部隊裡面的複合弓拋棄,全面改換單體長弓。
威爾士長弓就是單體弓。
英格蘭人將其加以改進,隨後便有了英格蘭長弓。
英國憑藉著數量龐大,訓練有素的長弓手,多次以少勝多,大敗以重騎兵著稱的法蘭西。
甚至到了火槍稱霸的時代,英國長弓手也有一戰之力。
只是同磅數下,複合弓的效率卻是強於單體弓。
陸陽打算訓練兩種不同的弓箭手。
角弓手主要訓練精準射擊,以後裝備大威力的長梢弓,在中近距離精準狙殺敵人。
而長弓手便練習遠距離拋射,用大規模的箭雨掩護地面部隊的進攻。
也不是說他們就不練習對方的科目,只是各有側重。
喜歡水滸真說請大家收藏:()水滸真說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