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行了吧,方既明出品,比其他歌手的歌好聽幾倍,就不要奢求什麼了。”
“我覺得這張專輯很好啊,我特別喜歡《半島鐵盒》。”
“話說,這《半島鐵盒》到底是什麼啊?聽歌詞是一本書,我怎麼沒見過這本書的?”
“不會是方既明憑空造出了一本書吧?”
“還有《半獸人》,感覺這像是一個遊戲的主題曲啊,難道是給 ord 3寫的歌?可問題是,ord 3沒有給方既明什麼廣告費啊?”
“是不是方既明在玩 ord 3的時候,突發了靈感寫下來的歌曲?”
“但是 ord 3裡面也沒有半獸人啊,只有獸人。”
“還有《最後的戰役》,我聽著像是反戰歌曲,可怎麼又覺得是宣揚友情的歌曲?”
“其實我覺得《瓦解》最好聽,可惜很少有人跟我一樣的品味。”
“我覺得《分裂》最好聽,居然不是主打歌。”
“《暗號》才是最好聽的好吧?”
“不管怎麼說,我獨愛《安靜》。”
“樓上的,我們在談論新專輯啊!”
“你們的品味真大眾,喜歡方既明的,哪個不是喜歡他的快歌?《龍拳》絕了,我跟你們說,懂得欣賞《龍拳》,你們才是真正的明迷!”
“還有《米蘭的小鐵匠》,那段吉他soo聽得我一陣雞皮疙瘩。華語樂壇裡還能找到一個用音樂彈出故事的人嗎?我覺得找不到了!”
“為什麼你們都忽略了《回到過去》?我覺得這是最傷感的一首情歌了,能回到過去該有多好啊,我覺得是方既明唱得最深情的一首歌了,好像他曾經回到過去了一樣。”
“《爺爺泡的茶》才是我的菜!那斷句,真的神了!如果你不看歌詞,都不知道原來是這麼個意思!”
……
不得不說,微博上這個話題裡,都是在吹捧方既明的。當然了,也有零星聲音是在質疑方既明的。但是在專輯銷量的巨大數字面前,哪怕是專業人士都閉上了嘴巴。其實,很多人模仿方既明寫出了一些r&b風格的歌曲,也獲得了成功。證明了其實歌迷們不是沒有為好歌買單的熱情,而是歌迷們沒有聽到好聽的歌而已。
所以,業內人士都在悄悄地轉型,都在思考,為什麼方既明獲得了成功?
是啊,那麼多歌手,也有創新歌手,為什麼就方既明獲得了成功?
從音樂性上看,方既明的歌確實不錯,但也沒有好到一聽就是經典的地步啊?很多“磚家”用譁眾取寵來形容方既明的音樂風格固然是不對的,但是,迎合聽眾是絕對沒有錯的。難道聽眾喜歡聽這型別的歌曲?
“磚家”們想不通,他們不明白,他們不李姐。
但是,事情就這麼發生了,發生在他們面前,他們也只能相信和接受。
畢竟,燕京工人體育場的線下售票、東方夢工廠的線下售票和好評網的線上售票熱度足以證明了這一點,方既明的歌,太受歡迎了。
喜歡其實我只是想演戲請大家收藏:()其實我只是想演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