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張很帶勁的新專輯,一經上市,就被爆搶。
很多地方,歌迷都是排著長龍來買專輯的。
這訊息,成了當天的娛樂新聞頭條。
而根據出貨量統計,3月20日這天,《八度空間》的出貨量是五十萬張,包括了磁帶和光碟。但是,沒到中午,就有渠道商過來補貨了。也就是說,一天的銷量可能沒超過五十萬張,但也相差無幾了。
很多瞭解內情的業內人士倒吸了一口涼氣,要知道,其他歌手別說五十萬張,發行新專輯第一天能破五萬,他們都要燒高香了。
當然了,部分渠道商過來進貨,不代表五十萬張就售罄了。業內人士很清楚,但如果統計的話,第一天的銷量可能在十萬張以上,這是可以肯定的。好像燕京,鋪貨了六萬張,結果很多終端都沒貨了,要緊急調貨。
從這個角度講,越是一線城市,這銷售量就越大沒錯。
馮文耀則很平靜,他備貨了一百多萬張,也知道是肯定能賣出去的。因為,方既明一個人,就抵得上十幾二十個歌手了。人家的一張專輯累計銷量能破二三十萬,都不知道多高興。而方既明呢,輕輕鬆鬆突破五百萬張。
要是當年的銷量,都能突破四百多萬張。這樣的方既明,馮文耀還擔心什麼呢?
所以,當第一天銷量統計出來的時候,數字定格在二十九萬多張,馮文耀還覺得少了。
其他歌手要是知道,估計得哭暈在廁所。這是二十九萬張啊!多少歌手,一年都賣不出這個數量,可方既明一天就達到了,他們能不絕望嗎?
這才是降維打擊!
以至於有些業內人士開始酸了:“國內的歌迷音樂品味有待提高,就喜歡聽一些譁眾取寵的音樂,而一些歌手為了迎合市場,都無下限了!”
結果此話一出,微博炸了。
沒辦法,這等於開了地圖炮啊!
“這個人是誰啊,說話這麼酸?”
“他不就是xxx歌手的專輯製作人嗎?這麼酸,還不是因為他製作的專輯,一年只賣了十幾萬張?”
“十幾萬張?那麼牛啊?方既明半天就超過他了。”
“兄弟,自信點,是一個小時。”
“那又誇張了點,不過說實在的,這人是迷之自信啊?憑什麼覺得我們的音樂品味不行?”
“對啊,他品味有多好?曲高和寡嗎?”
“真正無下限的是他自己吧,你聽聽他製作的那張專輯,是人聽的歌嗎?一點旋律都沒有,怪不得大家都不喜歡,原來是不好聽。”
“建議,不要去聽這個人制作的專輯,因為你會聽吐的,純屬噪音汙染……”
“你們也太狠了一點吧,人家還是有建樹的,比如……算了,我列舉不出來。”
“沒辦法,這人吃屎吃慣了,給他一頓大餐吃,他還覺得大餐不好。”
“你們怎麼這麼說呢!都說到我心坎裡去了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