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九品芝麻官之白麵包青天》開拍的時候,大家還以為方既明換了一個風格。
但其實啊,方既明只是把虐主的片段放在了開頭而已。
這麼說好了,周星馳的電影一般來說虐主都是比較輕微的,不會像杜琪峰導演的《濟公》那樣,虐主虐到差點讓觀眾以為打不贏。這在爆米花級別的電影裡,絕對是大忌。
為什麼這麼說呢?
很簡單,大部分正常人的喜好呢,是看輕鬆愉悅的電影,哈哈一樂才是大家的追求。這也是為什麼恐怖片等是小眾電影的緣故,沒點特殊嗜好還真的喜歡不起來,純純的自己找虐不是。而虐主的影視劇,除了某瑤阿姨的電視劇,還真沒幾個是真正意義上大火的。
唯有輕鬆愉悅的電影、電視劇,才能做到全民級別的喜歡。這是人的生理結構決定的,但也是最難做到的——逗人樂是世界上最難的事情。畢竟每個人的笑點不一樣,怎麼才能做到人人都喜歡?這太考驗功力了。
按照郭德綱的說法,一場演出裡有幾個是喜歡聽高雅相聲的,他也能說,而且能全部用文言文說下來。但這一場過去後,他往後再開演出就沒人來了,他得餓死。所以,這相聲本就街頭市井的藝術,往高雅了弄沒人看。為了幾個觀眾,得罪一群觀眾,實屬不智。
方既明拍電影也是這個理念,必須要大眾化藝術,才能賺得到錢。
為什麼需要賺錢?
很簡單啊,方既明一個劇組的人都超過了一百,還不算群演。
這不賺錢,這一百多號人喝西北風去啊?
更別說,東方夢工廠裡還有那麼多員工,都指著電影賣票吃飯的。你不搞大眾藝術,你去搞高雅藝術,這不是吃飽了撐的?
所以,虐主可以有,營造落差,營造喜劇氛圍。
但是,一直虐主就是自己找虐了。
《濟公》為什麼票房不好,就是太虐了,父母雙亡,最後主角都屍骨無存。這樣的電影,不仆街都是周星馳演得好!
要麼怎麼說,以杜琪峰為主的《濟公》,和以周星馳為主的《審死官》差距這麼大呢!
稍微虐一些,是昇華主題。一直虐,那是自己給自己找不痛快。別說票房了,方既明都指不定會仆街。
為什麼這麼說呢?
很簡單,看看周星馳導演的電影就知道了。
《少林足球》一戰成名,還算好的。《功夫》已經是巔峰了,周星馳最後一部出演的電影《長江七號》雖然票房不行,但口碑還是不錯的。可是呢,後來導演的除了《西遊降魔篇》之外,包括《西遊伏妖篇》、《美人魚》、《新喜劇之王》口碑都是崩塌的。
哪怕是票房超過了33億的《美人魚》,口碑都不怎麼樣。
《長江七號》雖然口碑還行,可到底是虐主了。所以,票房真的很一般。跟所有喜劇演員一樣,老了之後的周星馳,已經演不動無厘頭了,放不下身段去無底線搞笑了,所以票房表現很一般。
《新喜劇之王》就不說,《美人魚》還能說是誠意之作,《西遊伏妖篇》不是自己導演的,但《新喜劇之王》確實讓周星馳從神壇跌落了。不僅虐主,還為了虛無縹緲的理想而努力,這真的好像是反諷。
方既明寧願是覺得女主送外賣途中出車禍死掉了,後面的一切都是她彌留之際的幻想。不然的話,整部電影都太過虐主,太過割裂——這宣揚的價值觀,都很夢幻啊!現實中,群演除了出一個王寶強之外,還有誰?
沒有專業功底,專業飯碗是端不牢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