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然,黃利成不會得罪自己的財神爺。
方既明不在乎票房,是因為方既明本身的盤子夠大。
但是,黃利成的盤子並不大啊,擁有的院線已經是他最大的資產了。票房等於是他的經濟命脈,他不能不重視。
“咳咳,方董,你非得拍這個劇本嗎?”黃利成還是覺得冒險啊,這雖然把戲份放在古代,但是諷刺意味這麼濃,萬一……弄巧成拙了,你說怎麼辦?這可是真的能連累人的,有關部門以後把稽核的尺度卡得嚴實一點,你就知道什麼叫管字兩個口了。
方既明想了想,說道:“我想突破一下自己。”
這是實話。
方既明覺得周星馳的演技,是在《九品芝麻官之白麵包青天》和《審死官》兩部電影裡達到了巔峰,不苟言笑之中,就能逗笑觀眾。但其實,周星馳是在演繹一個悲劇人物。特別是《審死官》那一滴眼淚,可謂是演技大爆發。
這一情節,也延續到了《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》裡,那一段經典的臺詞,其實比《審死官》裡的那一滴眼淚都還有不如。因為,宋世傑當時是早有預料,而且從喜到悲,最後苦澀地說,報應,那才是真的經典。
其實,杜琪峰跟周星馳是絕配,但可惜的是,兩個人的片場風格八字相沖,只能合作兩部電影了。
最為割裂的《濟公》,如果不是那麼虐,估計票房會高很多。
可惜的是,杜琪峰已經在《審死官》讓了一步,他不想再讓步了。結果,《濟公》的票房不理想。
方既明要拍的話,他當然是要把濟公的神奇表現得淋漓盡致。
不虐主,而且要保留笑點,整體風格偏向希望,那麼這一部《濟公》絕對是經典。
杜琪峰不太瞭解喜劇,喜劇的精髓在於喜,觀眾笑了,才能在裡面放入一些“驚世駭俗”的思想。也只有這樣,才能寓教於樂。
太過壓抑了,根本達不到寓教於樂的效果。不是說杜琪峰不行,而是他不擅長喜劇罷了。如果當年《濟公》換成陳嘉上導演,哪怕是李力持導演,抑或者是劉振偉導演,都會更加迎合觀眾一些。
當然了,這些導演的最大特點,就是讓周星馳自由發揮,任由周星馳發揮他的奇思妙想。
突破自己?
黃利成不知道一口槽如何吐,這人絕對是飄了。
“你要拍,我也沒辦法。這樣吧,劇本能過審的話,我投八百萬。”黃利成說道。
“那誠誼兄弟也投八百萬。”王櫟說道,他其實沒多少錢了,公司裡面的錢,大多是潘銳的。他呢,不過是跟著賺點錢。
方既明點點頭,說道:“謝了,各位。”
其實,也不用說謝謝,大家都是各取所需罷了。
方既明需要他們的人脈關係,他們需要方既明的票房分紅。互惠互利吧,方既明只能這麼說。不過呢,世界上哪裡有無緣無故的愛?你不把利益分出來,誰會幫你做事?方既明很早就看明白了這一點,所以他很痛快地出讓了投資額度。
至於電影能不能用掉那麼多投資,方既明就不管了。
因為方既明自導自演的電影,從來都是要佔六成投資的。因為沒有這個投資佔比,方既明還不如不拍了,盡是虧錢的。
什麼?
其他投資已經超過總投資了?
那簡單,方既明給自己開高片酬就行了,多簡單的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