事實上,不止黃利成不看好《黃飛鴻之壯志凌雲》與《太空大戰3》硬剛正面,全中國就沒有一個人看好的。
但問題是,專業人士也是會估計錯誤的,因為大家根深蒂固地認為,好萊塢大片在國內是罕逢敵手的,除了盜版。可現在幾乎是全球同步上映,光碟製作還沒有金鑰送達得快,好萊塢大片依舊錶現平平,而質量卻還是可圈可點,那麼就證明了一件事。
《太空大戰3》的票房表現是受到了《黃飛鴻之壯志凌雲》的影響,而且影響不小!
這麼一想,全國院線的經理們都一腦門子的汗,考驗排片的時候來了!
要知道,根據上座率進行排片,這是每一條成熟院線要做的事。不這麼做的院線,早就虧到姥姥家了。
如果說國內還有什麼行業是完全市場導向的,那必定是電影院。因為好電影和爛電影的票價相差無幾,觀眾都會選擇去看好電影,那麼電影院為了賺錢,自然會提高好電影的排片。這樣,就會促進電影業的良性發展,好電影淘汰差爛片。
然鵝,沒有什麼事情是如此簡單的,電影院運營也是如此。
比如說,黃利成意識到了好萊塢大片不靠譜,他就立即做出了排片調整,《太空大戰3》30的排片率下降到25,而《黃飛鴻之壯志凌雲》20的排片率上升到23,《岔路口》的13排片率上升到15。
看似變化不大,但是黃金場次的變化,就讓《太空大戰3》的上座率再次下降了一個檔次,從70左右的上座率,下降到63左右。這個上座率,讓業內都倒吸一口涼氣,這也太差了點吧?
要知道,《黃飛鴻之壯志凌雲》雖然還是保持在60左右的上座率,可這畢竟是上映了一週的電影啊!
黃利成鬆了口氣,他知道賭對了。
這影響是很多方面的。
其中比較重要的一個因素,是票價。
對票價很敏感的中國觀眾,當電影票價超出心理預期的時候,他們寧願不看電影了。這一次《太空大戰3》的平均票價都去到了16塊錢,一些一線城市的票價甚至要20塊錢。在2005年這會,能看得起這“高價”電影的,都是不差錢的主。一些口袋不寬裕的觀眾,自然是選擇12塊錢的《黃飛鴻之壯志凌雲》了。
所以,即便是上座率差了點,《太空大戰3》的首日票房依舊是去到了五千多萬,差點打破了方既明創下的首日票房記錄。
但第二天的票房,就跌到了三千多萬,縮水了不少。
饒是如此,《太空大戰3》的國內票房已經嚇到了不少人。
在口碑發酵之後,估計只會正常下跌了。
這一次國產電影和好萊塢大片的對決,許多人都在拭目以待,看最終鹿死誰手。
說真的,有補貼的《黃飛鴻之壯志凌雲》確實拍得挺好,雖然整體格調比較消極,但也有《男兒當自強》的振奮人心,和大決戰時的酣暢淋漓。節奏很好,劇情也不錯,算是精品國產電影了。
但《太空大戰3》擁有強大的特效,以及跌宕起伏的劇情,扣人心絃的決戰,以及動人的愛情故事……但是,最大的槽點就是打鬥戲份,對比起國內的功夫片,特別是被譽為功夫電影巔峰的《黃飛鴻之壯志凌雲》,就顯得太拉胯了。
即便瑕不掩瑜,可好萊塢大片不如國產電影的觀念,卻不由自主地印入觀眾的認知中。
“原來好萊塢大片也不全都是好的嘛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