缺少了方既明的娛樂圈,似乎有點沉寂了。
6月28日,光明傳媒投資的電影《岔路口》正式上映。這個影片是劇情片,集結了幾位電影圈的大咖演員,票房表現也還算可以。但是,大家覺得《岔路口》這型別的電影看了會比較悶,所以即便口碑還不錯,但票房似乎也沒有什麼大的起色。
黃利成也納悶,已經給了最高的排片,怎麼票房似乎沒有預期這麼猛呢?
“難道電影市場只是虛假的繁榮?”
不由得黃利成這麼想,因為整個電影圈都是這麼想的。
火的不是電影市場,而是春節檔。
或者說,火的只是喜劇電影,無厘頭型別的喜劇電影。因為很奇怪的是,模仿方既明的喜劇電影,都仆街了。但是,別出心裁的喜劇電影,卻有幾部獲得成功。電影圈也在反思,到底什麼是商業電影。
其實《岔路口》也有商業上的考量,請了不少演技派電影大咖過來。不是片酬最高的,但是演技卻是不錯的。
但由於題材的問題,電影整體色調偏暗,自然喜歡的人群不廣。
第一天,《岔路口》的票房有3千多萬,第二天,票房就剩下2千多萬了,眼瞅著三天過去,破億票房是沒問題,但對比起投資來說,還是欠缺了驚喜。怪不得黃利成不太滿意,這樣的陣容,這樣的投資,這樣的排片,票房和上座率都不太理想,這換了哪一個投資者,都會覺得不高興的。
最難堪的是,再過幾天,《黃飛鴻之壯志凌雲》就上映了。
東方夢工廠出品的電影,讓整個電影圈都為之側目。
一些院線的排片,也開始了些微調整。
原來18的排片,悄然去到了20,就是想賭一把東方夢工廠出品的電影質量。沒辦法,電影院也是要盈利的,既然《岔路口》的表現不盡如人意,還不如調低一點排片,給新電影讓讓路。別的不說,週末上座率也只有50左右,很多業內人士都不太看好《岔路口》了。
故事是不錯的,剪輯也流暢,但總覺得電影差了點什麼,才能讓觀眾都接受。
黃利成也有這種感覺,但他不太明白。
怎麼做了一輩子的電影,到頭來都不知道觀眾想看什麼呢?這不是很荒誕嗎!
但事實擺在面前,黃利成也不得不承認,確實如此。最難的是,因為電影票貴了,更是縮減了觀影人次。這就很致命,在2005年的這會,一線城市超過18塊錢一張電影票確實是貴了點。而《黃飛鴻之壯志凌雲》呢,則跟影院有協議,每一張電影票好評網都進行了優惠,足足省了6塊錢。
也就是說,哪怕是一線城市,12塊錢就能看一場電影了。
而在二三線城市,只需要10塊錢就能看電影。
要是四五線城市就厲害了,8塊錢就有一張電影票。
這就是當年阿里馬和騰訊馬用過的招式,開始砸錢培育市場。當然了,這是說得好聽的。真正的說法應該是,燒錢佔領市場。因為除了好評網之外,還有另外的購票軟體出現了,市場上已經有了競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