簽完競業協議、保密合同之後,阿文再簽了勞動合同。
不僅年薪提升到了稅後五十萬,底薪更是每年上漲5。別小看這1,五十萬的5,已經是兩萬五了。很多人的年薪,都未必有兩萬五。而且,阿文還有專利發明獲利10的收益權。這些林林總總加起來,阿文在入職百度之後,只要再接再厲弄出幾個有價值的發明,申請到了專利,那麼年入百萬不是夢!
其實,阿文不知道的是,如果百度要了他的專利,本身就是極賺的事情。
因為如果百度要繞過這個一個專利,花費可能不太高,只需要上百萬的研究費用而已。但是,這時間就耗費太多了。
高科技領域,一日千里,能用錢掌控到手裡的東西,何必花時間去磨?
這不是國外的技術封鎖,逼得國內不得不開啟自研。
阿文的專利成果,說白了是他一個人弄出來的創意,再找幾個助手就鼓搞出來了。導師不過是署名而已,最多是指導個方向,具體工作還得自己做。哪怕是專利,導師也不好意思寫上自己的名字。
所以,這就是百度只找阿文,不找他的導師的原因。
當然了,更重要的是科研是屬於跟民工差不多性質的,需要一天都埋頭在試驗室裡,要不是年輕人,根本吃不消。這也是為什麼阿文被找到的原因,可惜阿文沒明白,如果他不能從技術人員轉向管理人員,到了他埋頭苦幹不動的年紀,就會被勸退了。
不過呢,那時候估計阿文已經賺到了幾百萬,甚至上千萬、幾千萬的身家,也不在乎勸不勸退了。不過,阿文這樣的學霸屬性發揮的話,說不定還是能做百度專家團的。就好像現在這樣,評估技術對百度有沒有用,觀察最前沿的技術,做好預研工作……
不管怎麼說吧,阿文看著手裡這一式兩份的合同,有種想哭的感覺。
他家境貧寒,現在終於靠著知識,成功躋身到了中上層社會里面。即便還是一隻腳踏入了,可阿文有點喜極而泣的意思,他第一時間撥通了女朋友的電話……
阿文的事,一下在it圈傳開了。
在這個年頭,年薪百萬那是傳說,年薪五十萬,那則是傳奇。
因為年薪百萬的,很多人根本沒有奢望。可是年薪五十萬,就有人覺得自己也可以了。於是,大學裡面更多人報考計算機專業,矢志於做個it人。更多的,是利益的誘惑,讓很多人明白了學計算機就是能賺大錢的。
不僅如此,方既明的發家故事,也“激勵”了很多年輕人,想要效仿一二。
殊不知,方既明能做起來,是因為他運氣好,並非是方既明的創意有多棒。
就好像上輩子的阿里,一開始就只是想做跨國電商業務而已。只不過有心栽花花不開,無心插柳柳成蔭。跨國電商沒弄成,反倒是淘寶這個國內電子商品交易平臺火了,還火得一塌糊塗。
方既明的成功,是因為他有人慧眼賞識,然後得到了第一桶金。
如果不是這樣,就好像一些有創意的人弄了個產品,最後就只是賣了了事,根本發展不起來。
當然了,也鮮少有人能第一次創業成功的。傑克馬那麼騷包且有實力,能忽悠的主,也是屢戰屢敗,最後才僥倖做成了阿里。之所以大家都看到那些成功的人,卻看不到失敗的人,是因為有幸存者偏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