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文耀本來還想保持自己的看法,但轉念一想,他自己經營的時候,差點沒把褲子當出去了,所以他就沒了底氣反對。看馮文耀預設了這件事,方既明鬆了口氣。其實做音樂的,單靠方既明一個人,再中華小曲庫也是吃不消的。
所以,必須要投資人才。
投資人才了,就不能小氣,給錢要大方點。只有把行業培養起來了,才能有更多人才進入。
現在唱片業難做,不是因為盜版,而是創作人才得到的收益太少了。當一個創作者用創作都養不活自己,那這個樂壇生態似乎也不怎麼健康。方既明不過提前開啟了網羅人才的模式,也變相提高了行業收入罷了。
馮文耀想不通這個,他認為方既明這麼花錢,很容易走上他的老路的。
方既明也不想過多解釋,他只想用實踐證明,樂壇生態毀滅很容易,但建立起來太難了。但磐石唱片要走出一條路來,不敢說行業第一,起碼要實現盈利吧?不善待創作者,你怎麼保證歌曲質量,怎麼保證持續盈利?
方既明這種看似做了冤大頭,可還是能控制風險的。
別的不說,一首歌好不好,最起碼業內人士能判斷吧?
馮文耀要是這個都判斷不出來,那他就白在行業裡做這麼多年了。
彩排繼續進行中,但馮文耀卻心事重重。
一個演唱會,算是把磐石唱片從泥潭中拉了出來,但是要洗淨身上的泥土,還有挺長一段路。
時間過得飛快,一眨眼,彩排已經接近了尾聲,但馮文耀這時候接到了一個電話。
“喂,楊董?”
沒錯,是海福唱片的楊誠鈞。
“馮總,好久不見啊,有空嗎?”楊誠鈞的聲音很疲累。
“你也在盛海?”馮文耀一愣,楊誠鈞不是在燕京嗎?
楊誠鈞低聲說道:“我是想找個人聊聊。”
“聊……你也聽到了,方董的演唱會在彩排呢,恐怕不是時候?”馮文耀故意把手機往音響方向揚了揚。
楊誠鈞有點苦澀地說道:“馮總,你當初……也經歷過公司收入銳減的時候嗎?”
這是直接沒聽到前面那句話啊!馮文耀臉上有幾道黑線,不過他也不好掛電話,畢竟跟海福唱片的合作還是有的。“我那是逐年減少的收入……”說起往事,馮文耀苦笑道:“戰略性失誤,沒辦法的事。”
楊誠鈞也是知道磐石唱片的事,知道馮文耀沒有說謊,他低聲詢問道:“現在磐石唱片也算是回過氣來了,可我的海福唱片現在不景氣了……”
馮文耀是不相信的,要知道,方既明的第一張專輯都還在海福唱片手裡。雖然沒有其他版權,但是每年還有不俗的銷量。哪怕是彩鈴版權,也是明年才給回方既明。從這個角度說,楊誠鈞不至於這樣。
可楊誠鈞怕啊,海福唱片旗下的歌手,好像突然都不靈光了,移動彩鈴方面的收入銳減。要不是方既明的第一張專輯撐著,海福唱片今年都要虧損!最可怕的是,方既明出新專輯了,而前一張專輯的歌曲,彩鈴收入也開始減少。
明年彩鈴版權到期,後年整張專輯版權到期,海福唱片都不知道怎麼辦好。
於是,楊誠鈞是真的有點慌。
馮文耀不知道怎麼安慰楊誠鈞好,因為他知道,樂壇似乎在不知不覺間變天了。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,新人嶄露頭角,老人退居二線。而樂壇常青樹,是那些已經成名多年的頂級歌手。洗牌速度之快,讓人目不暇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