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華語樂壇盛世來臨?方既明專輯首日銷量破六十萬!》
《創紀錄!方既明新專輯首日銷量超六十萬!》
《不可思議的記錄——方既明新專輯首日勁銷六十萬!》
《<范特西>颳起一股r&b旋風,方既明新專輯獲追捧,首日銷量破六十萬》
《<范特西>為何成為年輕人的心頭好?方既明新專輯施展魔法,首日拿下六十萬銷量》
《震驚!國內樂壇首張日銷六十萬的專輯出現!》
……
在第二天,從各種渠道獲得訊息的大小報紙就把這個訊息傳出去了。很難讓人不懷疑,因為《范特西》是在九點開賣的,最起碼也要等到第二天的九點才算一天。即便是過了當天十二點, 報紙卻能這麼快得到訊息,也是有貓膩的。誰不知道,報紙只能出昨天的新聞?
不僅如此,第二天的早間新聞、午間新聞,都有這個訊息,而且網路上早已凌晨就公佈了銷量, 這樣的盛事, 在近些年的華語樂壇還真的是第一次。
銷量就是最好的廣告,有了這樣“驚人”的銷量加持, 《范特西》專輯第二天繼續熱賣,銷量往著百萬去了。
這讓不少歌手羨慕嫉妒恨,他們拼死拼活,都未必能拿到十幾萬二十萬的銷量。可方既明呢,一天就拿下了他們三張專輯的銷量,這樣的同行,豈能不被人眼紅?
眼紅的人有之,那麼要學習模仿的人也有之。
不少唱片公司的反應很快,透過各種渠道拿到了最為搶手的光碟,開始了鑽研之路。
“說說看,方既明這張專輯,到底有什麼獨到之處?”
海福唱片,董事長楊誠鈞在公司內部開了一個漫長的會議。
透過投影儀,大家認真地聽了一遍方既明的新專輯——《范特西》,然後就要回答這個問題了。
一個公司的高層打破了沉寂,說道:“其實跟方既明的第一張專輯風格類似, 有r&b曲風,有rap饒舌,有異域風情……說是一張專輯,但其實可以看作是大雜燴。不過,因為新奇,所以市場的認可度很高。”
另一個公司高層也認同這個說法,說道:“楊董,我們也可以學習這樣的曲風。rap饒舌就不用學了,其實市場上沒多少認可度的。倒是那個r&b曲風,很值得鑽研。”
“還有異域風情,這在唱片界,是屬於比較新奇的角度。”大家集思廣益,還是能分析出不少東西的。
“我倒是有不同的看法。”
另一個公司中層說道,他雖然是中層管理,但由於是音樂總監,是有著一定專業話語權的。
楊誠鈞點點頭,說道:“你說說看。”
“首先,這張專輯能成功,在音樂性上的高度已經到了一個無人企及的地步。”這個音樂總監認真地說道, “從專業角度看, 這個編曲太見功力了, 不管是複雜的編曲,還是簡單的編曲,或者是人聲的烘托,都達到了完美和諧的平衡狀態。
我們應該都清楚,編曲很多人會做,樂器很多人演奏,但把怎麼樣的旋律放在什麼樣的位置,卻是一個大學問。這裡面如果沒有靈感,你單單用教材來表現,可能用幾百頁的書都未必能說的清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