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算我一個!”
“+1!”
“+!”
……
不過這些快遞員也是苦惱的,因為距離專輯開售日期,還有兩週多。這不過是在鋪貨罷了,而且每一個順風快遞的倉庫,都被拿來做臨時倉庫了。雖然數量不多,大概也就萬來盒磁帶這樣,可大家看著心癢難耐。
畢竟能看不能聽,這是最折磨的。
幸好,順風的倉庫都是順風直屬管理的,不是加盟的,所以專輯才沒有洩漏。很多大城市的倉庫,都是直接買下來的,這才體現了方既明做實業的思路:甭管賺不賺錢,但地是一定要買的。
為什麼要買地買樓?
很簡單,現在不買,等於虧錢。以後的樓價,那是拔地而起,到時候經營成本就上升了,說不定利潤越做越少。可如果地、樓都是自己的,那麼經營成本就不會上升太多。其實很多創業公司,都是被經營成本拖垮的。沒有足夠利潤之前,經營成本卻沒辦法縮減。成本上去了,卻沒賺到錢,這自然是要倒閉的。
不僅如此,順風快遞要做的不僅僅是買地,買樓,快遞員甚至還肩負著穿街走巷,修正地圖的任務。
是的,別以為定位衛星無所不能,起碼一些羊腸小道,沒有人親自去走一遍,很多地圖都不知道這裡有路。
所以,順風快遞順帶接了地圖大資料修正的活計。不僅如此,還有顧客網購喜好偏向,城市網購指數……這些資料都是在順風快遞的記錄裡面,而且還有基於這個資料的初步分析。
事實上,任何一個能產生大量資料的公司,資料都很值錢。
方既明之前就跟潘銳說了,這快遞不僅僅是快遞,更是關乎衣食住行。
潘銳說不行,送個快遞,搞個物流,怎麼就關乎衣食住行了?
當方既明把這個方向說給潘銳聽之後,潘銳是目瞪口呆。誰能想得到,使用者資料居然也是財富?不過很快潘銳又明白過來了,說這其實就是人脈的另一種表現。方既明沒有說什麼,京圈的人都喜歡談人脈,潘銳自然也不會例外。把大資料比做人脈,這也有點類似。
不管怎麼說,馮文耀在新專輯的鋪貨上,已經竭盡所能,把超過八十萬的磁帶、cd和光碟,全都送了出去。
做完這些工作之後,就是談銷售了。
這些工作,自然是有人負責的,馮文耀要做的,就是聯絡電臺,首發新專輯主打歌。
現如今的電臺,早已沒有了以往的牛氣。一聽方既明要發新歌,毫不猶豫就應承了。是的,這個中國最大的音樂電臺,中國音樂之聲。這是全國前十的電臺,觸及的人群數以億計。很快敲定了第一首主打歌的首播時間,2005年3月26日晚上九點。
這是音樂之聲電臺最好的時間段,也是一直開通的新歌榜播送時間。
很快,3月26日就來了。
這時候,透過網路預告主打歌釋出時間的歌迷們,紛紛開啟了很久沒用的收音機,甚至有的人用手機做收音機——神州手機有這個功能,但必須用耳機才能聽。嗯,神州p4也有收音機這個功能,但也一樣也得用耳機聽。
喜歡其實我只是想演戲請大家收藏:()其實我只是想演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