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是方既明搞的輿論不行,而是很多人不相信一個商業“教父”會是買辦。
確實,從84年方大集團創立,再到99年關楠教授被開除,方大集團一直是中國的驕傲。從第一套漢卡裝置,再到中國的第一臺電腦,方大集團確實立了汗馬功勞。但這裡面有多少陳大磊的功勞呢?
要是沒有那些科研人員,陳大磊有啥拿得出手的成績呢?<個人電腦業務,還有94年赴港上市了。然而,在香江上市,是因為香江相信中國的國家力量,可以辦好一個高科技產業。而不是相信一個企業,連研發都是做樣子的“高科技”產業。
所以,當年陳大磊故意宣佈“貿工技”路線之後,再透過一系列違規散佈訊息,導致方大的股票不斷下跌。也因為這樣,陳大磊透過各種違規資金進場,拿到了不少股份。這,才是陳大磊逼迫中科院讓步的最大底牌。
透過壓低股價大肆購入股票,再反過頭來要挾中科院,讓中科院不得不拿出35的股份給所謂的員工分紅。記住,給出的只是分紅權!可陳大磊呢,厲害了,透過一系列運作,把分紅權直接變成投票權,也就是說,這個股份和中科院沒關係了,哪怕中科院可以藉此得到收益。
至於高收益?
想都別想!
陳大磊是那種願意白白給錢的人嗎?
於是,他成立薪酬委員會,給自己和高管發超高薪酬。
不客氣的說,方大集團的薪酬,應該是中國人最高薪酬了。要不然,梁欽源為什麼甘願被陳大磊罵來喝去的?還不是看在錢的份上!
方大集團看似蒸蒸日上,其實內部問題已經很多。之所以方大集團的員工沒有太多怨言,是因為普通員工的工資也不少。內部的所謂薪酬委員會,當然是要儘量地耗幹利潤,這樣才能少交錢給中科院啊!
可這麼一來,方大集團自然是沒有研發了。
所以說,讓陳大磊做方大集團的掌舵人,是中科院做的最重大失誤,這人的私心太重了!
方既明是看不過眼,他其實也希望方大集團好,最起碼是中國的科技力量,能團結科技力量去國際市場上競爭,才是最應該做的事。可惜的是,方大集團就是一坨扶不上牆的爛泥,收購ib個人電腦業務是為了進入國際市場,但它並非靠自己的力量去打入國際市場的。也就是說,方大集團要想維持ib電腦的銷量,就必須要降價。
本來就虧本了,還降價,這說明什麼?
還不是拿國內的利潤去補貼國外?
方既明一點都沒抨擊錯,這也是方大集團瘋狂反撲的原因。
可惜的是,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。
當神州做出榜樣,哪怕錯過了cpu的發展,卻依舊可以在主機板、硬碟上下功夫,取得一定研發成果,進而降低電腦成本。更別說,還能專門最佳化系統,甚至可以自己做一個系統——好吧,方既明並沒有瘋狂到這個程度,因為他知道,很可能是失敗的。因為系統並非關鍵,關鍵是支援系統的軟體生態。
不過神州電腦也留了後門,哪怕是微軟的推送,也要經過神州中心的再推送,才能到達個人電腦。
不為別的,就為了以後有朝一日能推出屬於自己的系統。
當然微軟打敗inux,就是靠著盜版培養使用者習慣。神州用的是正版微軟,這也是要給微軟交錢的。但這也是一個伏筆,畢竟微軟的升級推送,都要經過神州的手。也就是說,以後神州想推出自己的系統,也是輕而易舉了。
只不過嘛,現在還不是時候。
商業戰場上的事情,錯綜複雜。
就好比陳大磊在瘋狂用輿論攻擊方既明一樣。
但這其實並沒有多大效果,因為所有的“證據”都站不住腳。這反而推高了方既明本來“搖搖欲墜”的人氣,讓所有人把目光轉向了春節檔電影——《唐伯虎點秋香》。說實在的,方既明還真想給陳大磊頒一面錦旗——急公好義啊!
“你看網上發生的事了嗎?”
“什麼事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