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觀眾沒想到,他們明明不是抗戰劇的粉,可是一進入《亮劍》這個坑後,就爬不出來了。
要知道,很多抗戰劇之所以被人詬病,是不尊重歷史,也不客觀,連飾演霓虹人的演員,都是說的一嘴中國話。但是,《亮劍》不一樣啊,找到了很多會說日語的人來演。這就一下子突顯出《亮劍》的格局了。
更別說,還高度還原了霓虹人的戰術佈置,這就很客觀了。反觀我方這邊,前期因為戰術不行,裝備也不行,哪怕是人數優勢,也被打成均勢。
所以很多人才覺得緊張,畢竟大家都明白那段歲月有多麼艱辛。
最讓人意外的,當然是李雲龍的個性。
一開始,就是戰場抗命,然後被擼掉團長的職務。然後透過別人的口吻知道,這是一個打仗很有能耐的人才,然後也是個刺頭。這一下子,就把人物的形象烙印在觀眾心目中了。接著,第二集是李雲龍被任命為獨力團團長,然後桀驁不馴的一面又展現出來了,他帶著被服廠的200套棉服來到獨力團。組織上派了趙剛做獨力團正委,趙剛在歸團路上搭救了剛剛逃出虎口的魏和尚魏大勇……
至此,劇情的主要人物,已經出現得差不多了。
有人說,不是還有秀芹、田雨和馮楠嗎?
嗐,對於抗戰劇來說,兒女情長都是次要的,調味既可,不能多佔篇幅。
其實很多演員看到一共三十集的電視劇,打仗就佔了三分之二的篇幅,都是心頭髮怵的。
沒辦法,誰都不想做這種髒活累活,拍戰爭戲太苦了!
爆點什麼的不說,泥土石塊什麼的打在身上都生疼。還有化的妝,黑得都看不出人樣了。要是燈光老師再黑心點,你想在電視上露臉?呵呵,一排白牙就看得到!
更別說,這是實拍!
實拍是什麼概念?
大冬天的,晉西北,實拍,那不敢說冷到滴水成冰的地步,可也能讓人直打哆嗦。再加上劇組條件艱苦,要不是為了拍好這部電視劇,很多人一輩子都不會到那個地方受罪。拍了大半年的《亮劍》,才三十集,可見拍了多少素材!
然後,效果大家都看到了,觀眾們換臺換到央視一套之後,就挪不開眼了。《亮劍》就是這麼神奇,不管你從哪一集開始看,你都能看得津津有味,而且感同身受。那種血性漢子的味道,已經衝破了螢幕,給國人一種異常振奮的力量。
經典之所以是經典,就是它能給人帶來共鳴。
《亮劍》就是這樣,給人太多太多共鳴了。真實的晉西北大冬天,撥出的口氣都是煙霧繚繞的。還有地上的秸稈,掃地的掃帚,那都是實打實的真實物品而不是道具。還有屋裡的火炕,穿的衣服鞋襪,那都是符合年代的。
於是,很多人才會看《亮劍》那麼順眼。
最可恨的,就是那些霓虹鬼,一吹衝鋒號的時候,觀眾們的手都不由自主地握緊了。
教育意義在這一刻,拉滿!
央視的領導們也在看,甚至是在臺裡看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