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方董?!”
彭正偉傻眼了,都沒來得及起身,就被方既明按到座位上了。
“別客套,我們直入主題。弄得怎麼樣了?我看看……”方既明很嚴肅地說道,這部電視劇是絕對不能有差池的。
彭正偉拿出了已經剪輯好的集數,說道:“都在這裡了。”
方既明也不客氣,直接放出來看。
果然,這一版的畫面不太一樣,但寫實的感覺還是有的。鏡頭是原鏡頭,任何自然的景色,都沒有透過後期處理而處理掉。包括人在冬天口中撥出的熱氣,還有那荒涼的土地,滿地的積雪,低矮的瓦房,房間裡的土炕……一看就知道是晉察冀的農村,原汁原味的那種。
“畫面沒調過?”
方既明知道,土藍色才是那時候8路的服飾,特別亮眼的藍色那是沒有的。也只有拍到小霓虹的時候,那衣服的顏色才明亮起來。這就是對比手法,暗示了雙方力量的懸殊。
還有真實的道具,捷克式輕機槍、毛瑟手槍、三八大蓋、漢陽造、土炮、手榴彈、地瓜手雷、迫擊炮、九二式重機槍、擲彈筒……這些都是考究過的,在戰場上出現過的武器裝備。不僅如此,方既明還吩咐請來君史專家,對當年的戰場佈局都做了細緻的打造,力求還原。
哪怕是煙火道具,都是最逼真的一類。這類煙火道具,通常只用於拍攝電影大片的,畢竟成本都不一樣。
然而,方既明還是堅持用了這型別的煙火道具,體現出小霓虹的炮火猛烈程度。
電視劇的經典,永遠是細節為王。
於是,子彈打在掩體上的特寫,以及爆炸時的破片殺傷……這些在鏡頭上都有很好的體現。特別是配樂,方既明還親自“寫”了出來。那經典的,秀芹犧牲時、趙剛負傷後表現出哀傷的《油燈下的傾訴》;表現出戰鬥前緊張氣氛的配樂《戰鬥前夕》;戰後那悲壯的《戰火情深》;魏和尚犧牲時的《兄弟連心》;還有緊張氣氛的《戰場硝煙》……
可以說,方既明已經搶了配樂的飯碗了。
當然了,蔡雨澤、孫詩薇和他們的團隊也無話可說,相對於方既明“寫”出來的配樂,他們自己寫的配樂就有點差距了。也正是因為這樣,《亮劍》的魂才有了。
要知道一部影視作品,配樂用得好,那就是畫龍點睛之筆。
不僅如此,還能起到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。
比如說恐怖片,你試一試把配樂去掉看看?那就是平平無奇的一部影視劇。實驗很簡單,你要是害怕,把聲音關掉一切都沒事了。
還是那句話,配樂的好壞,決定了一部影視劇的上限。
方既明對配樂的上心程度,絕對是行業裡數一數二的。別的不說,單單是蔡雨澤這些年來的進步,都可見一二——都是被逼出來的啊!
上輩子的影視劇,從2010年開始是一個分界線。這之前的電視劇也好,電影也罷,都是很用心做配樂的。後來資本大量進入後,配樂就開始敷衍了,不僅沒有原創,還各種買版權,用一些不符合劇情的配樂……
這樣的情況下,影視劇能好才怪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