聽了莫笳森的話,方既明明白了對方的顧慮,想了想說道:“我希望我們保持戰略互信。”這句話的潛臺詞其實是,如果江浙電視臺不支援方既明的這一項決定,那麼以後的合作,說不定就斷了。
這其實是一種威脅,也是一種捆綁。
方既明原本不想用這一招,但人家不配合,那也沒辦法了。
“我相信我的團隊,是最好的。”方既明的話說到這,意思已經很明確了。
莫笳森有點生氣,怎麼,電視臺沒了東方夢工廠就不能活了?轉念一想,要知道以前是江浙電視臺求著合作,現在又不合作了,豈不是便宜了人家?想到這裡,莫笳森說道:“行業裡還沒有綜藝節目製播分離的做法,我得請示一下。我覺得吧,就算透過了,那麼這個綜藝也不會在黃金時間段播出……”
方既明早有預料,這是必然的過程。
這麼說好了,電視臺自己花錢做的綜藝節目那是親孃養的,而製播分離的綜藝節目,那是後孃養的。不過有個前提,是收視率。只要哪個綜藝節目收視率高了,廣告收入提升了,還分親孃養的後孃養的嗎?
那指定是哪個綜藝節目收視率高,就播放哪個綜藝節目了。
方既明想讓江浙衛視上的綜藝節目,叫做“超級女聲”。說白了,就是一個選秀的節目。這年頭的歌手要出頭,太難了。唱片公司沒辦法把一個歌手快速打造成賣座的明星,但是聚光燈卻可以。當然了,需要電視臺的配合。沒有電視臺的配合,哪裡有什麼聚光燈啊!
所以,即便江浙衛視不給黃金時間段也沒事,因為一開始播放的是海選片段。
這個海選,是幾大城市的海選,持續時間也不會太長,估計每個城市也就五天左右。五天裡面,把一些比較有爭議性的片段放出來,就能成一個選秀節目了。這個選秀過程不是最主要的,關鍵是積累粉絲的關注。
同時的,請來的導師要有一定名氣,也要有權威性。
甚至在海選之後,還有淘汰賽。畢竟真正登上節目舞臺的選手,一共只有二十個名額。所以,在海選階段,每個導師都有一個直通晉級賽的名額。當然了,這些名額是額外增加的,不在二十名晉級賽選手的名單裡。
也就是說,參加最後角逐的,只有二十三個選手。
二十三個選手再經過半決賽,決出十強,然後進行決賽,決出冠亞季軍。
同時呢,方既明也打算跟移動合作,推出一個現場直播投票環節。觀眾透過簡訊投票,可以決定選手30的分數。最關鍵是,獲得票數最高的選手,可以獲得一個額外獎項——最具人氣獎。
要知道,這個投票是直接顯示在大螢幕上的,公平公正公開,沒人能作弊。考驗的,就是這個選手的人氣。
只要各方利益得到最大化,這個選秀節目不火都難!
這就是方既明讓手下寫的綜藝節目策劃方案,已經有了很成熟的比賽制度,宣傳體系,還有一系列可操作的步驟,什麼製造話題,引導話題,全民討論……只要能推高綜藝節目的熱度,手段都能用上。方既明覺得,只要按本宣科地運轉,那麼“超級女聲”重現上輩子第二屆的輝煌是一定可以的!
喜歡其實我只是想演戲請大家收藏:()其實我只是想演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