郭文達的英語呢,比方既明稍微好一點。方既明也有點奇怪,但聽說郭文達好幾年前就自學英語,方既明就有點自愧不如了。人家那是自律,很多人呢,是得過且過。怪不得人家能一飛沖天,實在是有備而來啊!
郭文達用“自頂而下”的方式,向潛在投資人介紹了,並回答了潛在投資者的各種提問,包括飛訊的商業模式、各種關係、對國際業務的計劃等等。
最讓潛在投資者驚訝的是飛訊那個管理模式,居然比大多數白頭鷹公司都要好!
“郭先生,我有個疑問,飛訊的這個管理模式,是出自誰的手?”
一個華爾街的潛在投資者站起來提問道,可以說,這是華爾街投資人的共同問題了,也是所有人的疑惑。
郭文達鎮定地說道:“飛訊的管理模式,源於我們的創始人,方既明先生。”
“o!”
現場響起了一陣驚歎聲,要知道,一個好的管理制度能讓公司奇蹟發展,在西方企業界是有共識的。但是在中國,說實話並不能很準確概括中國企業的發展狀況,起碼要考慮到監督執行到不到位。
恰巧,飛訊有一套很標準的追責制度。
更重要的是,監督執行也很到位,於是,才有飛訊這麼能打的戰鬥力。內部競爭也是有的,雖然沒有漢風那麼變態的末位淘汰制,但也是有的。甚至在上市之後,方既明還準備放開一些不重要的工作,進行外包。
比如財務核算、邊角程式設計編制……諸如此類。
沒辦法,飛訊的人力資源成本其實很高的,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企業的發展。
這麼說吧,老闆和員工的矛盾其實一直都在,誰都想拿錢多一點,但是蛋糕就這麼大,分肯定是不夠分的。那怎麼辦呢?只能縮減員工的待遇福利了,這是地位決定的,員工始終鬥不過老闆。
但有良心的老闆,會像方既明這樣,不會把人才給炒掉,也會保持末位淘汰制,來確保員工活力。另一方面,在資金還算充裕的情況下,引入外包制度。比如說不重要的專案外包,外包的員工到公司上班,卻不屬於公司的編制……
這樣的好處是,專案的成本得到了保證——不保證就不收貨。
其次,是減少了人力上的成本——都轉嫁給了外包的公司。
最後,是外包專案的公司也得到了發展。
畢竟按照飛訊現如今最低工資是一萬兩千塊錢的程度來說,外包公司給到四千、五千,已經是行業的頂部位置了,很多人願意三千塊錢都做的。這樣一來,就能很大程度上減輕人力資源的成本。
籠絡住高階人才,公司就有發展。
至於繁瑣的工作——外包吧!
方既明也很無奈的,畢竟到了這一步,他也能理解為什麼上輩子的網際網路大廠,都很流行外包工作——實在是地主家也缺糧食啊!一個網際網路大廠的正式員工,最低學歷本科,還要是最好的本科,985、211的。這樣的員工,實習期就要給七八千的工資,要是轉正了,最低給兩萬。要是技術崗位,最低五萬。再加上各種福利,公司給到一個正式員工的成本,平均不低於七萬,甚至更多。
而上輩子騰訊有多少員工?
根據財報資料顯示,有8.6萬名員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