被騰訊收購的企業基本上都是比較自由的,騰訊不會安排人去管理,還給你提供流量支援,最明顯的就是拼夕夕了,可以說拼夕夕崛起離不開騰訊馬的支援的,最後這些公司都紛紛上市了,而阿里馬收購的公司最後基本上都是被融入到阿里的生態圈裡面了,比如雅虎中國變成了被轉至淘寶做搜尋,曾經有2億使用者的天天動聽停止了音樂播放功能,最後還將它更名為阿里星球,阿里投資高潮中鮮少有成功的案例。被阿里收購的企業必須要服從阿里的管理,這就是和騰訊最大的區別。
於是,被人拿走經營權的企業,還那麼努力做什麼,都不是創始人的公司了,混日子唄,混一天是一天。
而被騰訊戰略投資的企業,有了流量之後,創始人則雄心百倍,繼續勇猛精進,直到功成名就。
這中間差的,就是人性。
投資一個企業,其實更重要的是投資人。
阿里馬堪不破這裡的道理,他想打造一個所謂的阿里生態圈,結果並不好。
騰訊不一樣,騰訊就是衝著投資企業創始人去的,後來騰訊的生態圈反而更好了。電商行業騰訊沒做成,但騰訊投資了拼夕夕、京東,直接讓阿里馬的後院起火。網文行業大家都清楚,騰訊入主某點,立即成為行業老大。影視方面,騰訊也能收購新麗影視而三分天下。動漫方面,更是騰訊未來的主產業。娛樂文化方面,騰訊早已打造成一個閉環生產的圈子,生態不知道多好。
更別說,外賣方面騰訊投資了美團。出行方面,騰訊投資了dd……這些重要的領域,騰訊都不落人後,甚至扶持到能跟騰訊一較高下的地步。
這樣的佈局,阿里馬確實稍遜一籌。
其實中間是有道理的,一個公司跟人一樣,不可能精力有這麼多,主營業務有那麼多,絕對會分散公司的專注力。偏生,阿里馬篤信要打造阿里生態圈,收購企業後都要插一手管理、運作。而外行領導內行的結果,往往就是失敗告終……
方既明就不一樣了,他創立公司,其實更像是在投資未來。除了戰略決策、財務、監督之外,方既明完全放手,讓那些高管集思廣益去,打造屬於他們的企業。
哪怕是支付通,方既明都沒有斂財的想法,現在他都可以隨時挪用那幾億,用作他用的。但方既明不想這麼做,因為他再缺錢,也不能坑了使用者。就算挪用,方既明也不會超過30這條紅線。
“我隱隱感覺,李修勤跟阿里馬是同一類人……”
方既明突然笑了,阿里馬好對付嗎?不好對付。
但難對付嗎?
也不難對付。
大家就耗著唄,這是一條漫長的賽道,有人陪跑也是不錯的。
寶馬、賓士、奧迪都能互相競爭,互相促進,中國那麼大的市場,完全容得下淘寶和叮叮網。
“希望李修勤你再厲害點,別讓我失望!”
喜歡其實我只是想演戲請大家收藏:()其實我只是想演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