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有了ifi就不一樣了。
ifi這種無線資料,能提升手機的使用頻率。
在流量不夠用的時代,甚至在流量夠用的時代,ifi都是穩定的網路資料來源,很多消費者是習慣用ifi的。
說實在的,如果只能手機沒有ifi作為保底,方既明都不知道能不能賣出去。
要知道,上輩子蘋果在2007年正式釋出iphone的時候,就是因為金屬機身訊號不行,不得不在釋出會的舞臺下面裝了ifi,才能實現資料的流暢傳輸。其實這也是很簡單的事情,喬布斯不捨得放棄金屬機身的質感,就只能犧牲訊號了。
但方既明知道,其實金屬機身比不得玻璃後蓋的,甚至玻璃後蓋還能壓住晶片的發熱。
這年頭髮布的智慧手機,為了拉動更多的程式,晶片肯定是滿負荷運作的。再加上製作工藝還不成熟,晶片肯定發熱。也正是基於這一點,蘋果才用了散熱比較快的金屬機身。但為了訊號,又不得不做一個金屬機身注塑,不然的話訊號弱到不像話。
很多人都吐槽過蘋果的訊號,說蘋果的訊號太差。
其實冤枉蘋果了,蘋果哪裡是訊號太差,是根本沒在意過訊號好嗎?
在蘋果看來,手機連上ifi就行了,哪裡需要行動網路?行動網路神馬的,打電話就夠了啊!
不然的話,蘋果也不會為了一點專利法跟高通鬧翻,然後一氣之下用了英特爾的晶片,直接沒把自己的市場份額給整沒了。後來因為出現了一個大敵華為,蘋果和高通才算是和解,但後面有多少py交易,誰都不知道。
方既明是很看重ifi的,但他知道,ifi只不過過度產物,真正要做的,是基於3g開發手機。
因為只有真正解鎖行動網路,才能促進這個行動網路時代的來臨。
“ifi是很重要,但3g研發不能落後。雖然現在國家還沒公佈3g的制式,但我們要未雨綢繆。”方既明很認真地說道,雖然上輩子華為押寶3g押錯了,國家在衡量了許久之後,才把cda給了聯通。至於移動、電信,用的都是次一等的制式,甚至移動用的還是國內自研的制式。
這就導致了移動的口碑在3g時代一落千丈,聯通、電信反而起來了。
當然,後面的情況大家也知道了,4g時代到來之後,移動重新崛起,反而聯通是日漸沒落了。不是聯通不給力,實在是先天發育不足。再後來國家開啟了三家運營商能互相攜號轉網,聯通更是損失最嚴重的那個。
為什麼?
很簡單,因為訊號。
聯通的訊號實在是太差勁了,沒有移動的廣,也沒有電信的快,這就非常蛋疼。
要不是流量便宜,估計剩下的聯通使用者都要走。
當然了,方既明也不會只走一個運營商的路,他要走全部運營商的路——沒錯,就是要搞全網通手機。
全網通手機的厲害之處在於,雖然價格稍微貴點,但是不受任何限制。哪怕是去到外國,一樣能用當地的3g制式上網衝浪。
把自己的計劃說出來之後,徐助華很贊成:“方董果然高瞻遠矚,我們也有過這方面的考慮。不過呢,移動曾經拉攏過我們,說要跟我們合作開發合約機……”
“合約機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