孟光熙也深有感觸,他作為一名大院子弟,似乎走出學校之後,就要肩負起一種責任了。只不過這種責任太過沉重,孟光熙不想揹負而已。最關鍵是,並非他的興趣所在。
林辰皓說道:“我突然感覺自己學得不夠多了……”
“嗯?”
方既明有點詫異地看向林辰皓,一向自命不凡的林辰皓,居然會說出這種話?
“要是學得夠多的話,不至於論文被打回來這麼多次!”
林辰皓恨恨地說道,他是真的怕了論文,簡直是這段時間的噩夢。最羨慕的,還是方既明,他的論文居然一次過了!簡直沒有天理,要知道,方既明的論文是到最後才交的,林辰皓一直覺得方既明是不是有啥特權。
當然了,私底下拿過方既明的論文一看,林辰皓就知道,得,自己是狹隘了。
從這種表演方式的總結來說,方既明不過都沒天理。“無厘頭”喜劇的表演方式,方既明算是“祖師爺”,很多要點都總結好了。怪不得導師沒有打回來,實在是導師也不會啊!這就有點尷尬,答辯現場搞得跟學術交流一樣,不知道還以為是方既明在做學術報告呢。
至於於洋,這傢伙是直接錯過了一辯,準備二辯的貨了。要是沒過,第二年再來。
不過中國嘛,大學都是嚴進寬出的,所以於洋二辯幾乎沒什麼風險。
孟光熙就厲害了,學院派的典範,在演技的探討上,在理論建模上,都沒有任何瑕疵。答辯的時候,把老師都唬得一愣一愣的,煞有介事的模樣。也是,孟光熙是從導演和演員的矛盾入手的,甚至拿了方既明做例子,證明了導演其實並非能掌控整部影視劇,而演員的天才,則要跳出框架。如果兩者不能很好的合作,那麼必定是有矛盾的。
這時候聽導演的,還是聽演員的?
孟光熙覺得,最好的解決辦法是自導自演。
這一段論述,把林辰皓都唬住了。這簡直是為自導自演站臺啊,但孟光熙就不想想,有多少導演長得周正的?不周正的導演,能自導自演嗎?哪怕是演個配角,都夠嗆了。偏偏孟光熙能自圓其說,說自導自演才能把導演內心的世界發揮得淋漓盡致……
於是,老師們很客氣的,給了孟光熙一個及格分。
看著自己的分數,孟光熙的臉黑得跟鍋底一樣,被林辰皓笑了足足半天。
要知道,孟光熙當初的豪言壯語是:“我要讓老師們刮目相看!”
嗯,還真的刮目相看了,不曾想你這個濃眉大眼,居然想把導演的飯碗都搶了。要不是看著孟光熙的論文還勉強說得通,導師們都能讓孟光熙直接二辯。不服氣的孟光熙,自己去申請了二辯,結果被導師們駁回來了。
導師們的心理歷程是:這貨實在是不講武德,要是都像他這麼玩,演藝圈還需要正牌導演嗎!
是,孟光熙說得有道理,確實從某個角度來說,演員和導演的矛盾是存在的。演員對於劇本的感性,覺得要這麼演才好;但導演立足全域性,覺得那麼演才行。你說說,如果是大牌也就罷了,導演壓不住,自然是讓路。可拍得不行了,演員就要吃虧。要是導演大牌了,演員是對的,那麼演員的天分被壓制住了,影片淪為平庸之輩,也是導演吃虧。
喜歡其實我只是想演戲請大家收藏:()其實我只是想演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