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叮叮網……是賣掉了很多股份嗎?”
方既明唯一想到的,就是這個可能。
跟上輩子阿里馬一樣,李修勤也是一個賭徒。他估計是在賭自己能成功,起碼在電商界屹立不倒,所以才敢把這麼多股份賣出去。畢竟只要經營權還在自己手中,那麼就等於公司還在自己手中。
這一步操作,跟上輩子阿里幾乎一樣。
要知道,一開始雅虎可是收購了阿里40的股份,再加上軟銀的股份,阿里馬和他的團隊持股還不到30。後來香江上市失敗,阿里馬啟動回購,才把雅虎和軟銀的持股比例降低了。後來,雅虎倒了,反倒是阿里併購了中國雅虎。
不得不說,網際網路的世界風雲莫測。
前幾年風光無限的企業,後面很可能就兵敗如山倒。
可以說,要不是當年阿里馬一狠心拿出大量資金回購股份,阿里都不知道聽誰的呢。
這也證明了一件事,創始人沒有話語權,那這個公司等同沒有了。阿里馬其實不想香江上市的,卻被逼著去香江上市了,導致了後面一連串的失敗。要不是香江股票市場沒辦法跟國內股票市場掛鉤,阿里說不定已經倒了。
當年阿里拆分b2b業務登陸港交所,然而在隨後短暫的5年之內,阿里密集地經歷了資本熱捧、股價暴跌、雅虎反目等一系列風波,並最終於2012年進行私有化,從港交所退市。那時候的香江,還是資本的熱土、亞洲金融中心,彼時的阿里正是港交所最引以為傲卻又最難以束縛的“孩子”。
可惜的是好景不長,2008年受金融危機影響,阿里股價破發且不斷探底。
一想到金融風暴,方既明內心也打顫。
小主,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,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面更精彩!
要知道,2007年是全球金融風暴來襲之前,網際網路最後的狂歡之年。2008年,全球網際網路又再一次進入寒冬。或者說,是資本的寒冬。
看看阿里當年的操作吧,為了確保b2b業務順利上市,阿里一年前就已啟動緊鑼密鼓的準備工作。從外企招兵買馬,前腳剛完成管理層大換血;後腳便在開曼群島註冊新公司,重塑阿里組織架構,為拆分上市做好萬全的準備。
一種業務,兩分資產,兩家公司運營。分拆上市的背後,是阿里馬為了弱化雅虎、軟銀對阿里集團各公司業務約束力的精明考量。
狂熱之後是無邊的失落,寒冬來了,阿里股價開始下滑,2008年3月下降到ipo價格之下。2008年9月,全球金融危機全面襲來,雷曼兄弟公司倒閉,阿里股價暴跌,在之後的一個月內跌破4元的票面價。
一方面,阿里推出的多項舉措仍然難以挽救金融危機背景下b2b業務不振,股價持續低迷的頹勢;另一方面,淘寶的強勁發展勢頭成為了阿里的重心業務,直接面向消費者的電子商務的表現遠遠好於公司最初的b2b業務,一落一起,為後來阿里從港交所退市摘牌埋下了伏筆。
當然了,也是阿里馬為了從雅虎手中奪權做準備的。當年雅虎,已經實控了阿里,因為股份完完全全碾壓其他股東。
喜歡其實我只是想演戲請大家收藏:()其實我只是想演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