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鍇誠不是董事長,不知道曹廣福的謀劃,他只能說道:“曹董,所以我們要用低成本電影去試錯嗎?”
“也不用太低,我覺得四、五百萬左右的投資就挺好,不要超過五百萬就行。”曹廣福覺得這是一個可以接受的損失,四百萬而已,即便票房差一點,還能透過賣光碟賺一點回來。甚至,賣掉版權也能回本一點。
李鍇誠點了點頭,說道:“我會讓編劇去寫的。”
“型別最好是喜劇。”
曹廣福算是看出來了,喜劇這個市場已經被方既明做起來了,他要做的就是分一杯羹。“只要是有好的劇本,花大價錢去收。就算不放在春節檔,我們也能放其他檔期,比如暑期檔。”是的,暑期檔、寒假檔都是傳統的票房旺季,只要電影質量夠好,那麼就不愁票房了。
李鍇誠問道:“現在很多人在模仿方既明的風格,也要收那樣的劇本嗎?”
這其實是很犯忌諱的。
作為一家小公司,你自然可以模仿人家的風格,甚至惡搞都行。
但作為一家大公司,陽光傳媒這麼做就等同是宣戰了。萬一方既明怒了,專門拍電影阻擊你的檔期,你是應戰呢,還是不應戰?
“一味模仿,能打敗方既明嗎?”曹廣福不屑地說道,“找其他型別的,跟風創作的一概不要!”要不怎麼說曹廣福眼光毒辣呢,他一眼就看出來了,方既明的風格是專屬他個人的,誰模仿誰就死,死得一點都不冤。
李鍇誠對於電影的敏感度還是差了點,他說道:“明白了,曹董,我出去做準備……”
看著李鍇誠出去後,曹廣福才嘆了口氣。這個電影市場是越來越陌生了,以前是動作片吃香,大家都喜歡在大銀幕上看明星打來打去的。再後來是愛情片吃香,劇情只要九曲十八彎,就能惹來一大票眼淚。但現在呢,喜劇片吃香了。
“喜劇……”
曹廣福對於喜劇並沒有太深的瞭解,因為中國電影史上就沒有多少喜劇的位置,研究也只能從國外下手。
這些天,曹廣福看了不少外國的喜劇電影,發現這些喜劇電影大多是西方式的幽默,雖然也很搞笑。可對比起方既明的誇張式表演,差別很大。方既明的表演方式,很適合中國人的審美,特別是小市民階層的審美。
因為曹廣福發現,方既明演的角色,大多都是小人物。
“小人物,喜劇……這裡面有什麼必然的聯絡嗎?”曹廣福一時之間看不明白,但他隱隱約約覺得這會是一個突破口。曹廣福知道,有錢人的生活是那麼簡單、枯燥,哪裡有什麼素材可以編成喜劇的?但市民階層不一樣了,有很多故事在裡面。
只不過要講好這個市民階層的故事,就有點難了。沒有生活閱歷的人,根本就寫不出來。或者說,導演沒有生活閱歷,也拍不出這個韻味來。
喜劇跟其他電影不一樣的一點是,要有共鳴才能笑得最開心。不明白這一點的導演,是拍不出好的喜劇電影的。
喜歡其實我只是想演戲請大家收藏:()其實我只是想演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