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實也很好理解,說是鷹醬那邊喜歡中國的武俠片,但也只不過是一部分人,更多的是去看豬尾巴的。
在鷹醬很多人腦子裡,中國人還是那個穿著馬褂,留著豬尾巴的形象。可想而知,鷹醬人到底有多“喜歡”看武俠片了。再加上《刺王劍客》的宣傳不給力,合作的鷹醬電影公司沒有多少實力,根本拿不到多少畫布,最後只能拿到三千多萬美刀票房。
這還是意外之喜。
要是換一家電影公司,有點實力的,拿下兩千多塊畫布,北美地區的票房也不至於這麼慘淡。要知道,這個票房還是加國和鷹醬加起來的票房,確實有點寒酸了。
其次,是陽光傳媒沒搞明白,為什麼方既明的電影會這麼高票房?
第一,人家的海外發行商是中國的發行商,大部分時候只在chinaton,也就是唐人街的電影院上映,這才有大量的受眾。至於唐人街其他地方嘛,全靠人情關係,才拿到幾塊畫布。但是,這樣做的好處是票房極其有保證。一旦唐人街那邊的票房火了之後,再加上已經有配音、配字幕版本,於是其他地方也跟著流行了起來。
不像《刺王劍客》這樣,一上來就是求大求全,結果把自己搞得四不像。
可惜的是,很多人根本不瞭解北美的電影市場,還以為這是正道,其實早就入了彎道。
漫不說東南亞,就算是歐羅巴,如果不按照唐人街的套路來,一樣是很難出頭的。
以中國人為主角的電影,憑啥在老外的地頭火起來?你們是真的不把老外當老外看?就強行喂翔,讓老外接受所謂的“武俠文化”?
要知道,沒有武俠這個概念的老外,估計得先了解什麼是“武俠”,才會對“武俠”感興趣吧?
陽光傳媒這麼強行進入市場,唯一的可能就是撞得頭破血流。
東南亞還好,還有很多華人。
特別是馬來,基本上華人還是有文化傳承的,看懂武俠片沒問題。
但歐羅巴,老外看不看得懂就另說了,《刺王劍客》還拍得那麼文藝範。說實在的,要不是打鬥場面有特效,還整得挺好看,這電影的節奏十有九八是要仆街的。所以說,一部電影的宣傳很重要,佔據了國產片投資第一的噱頭,《刺王劍客》成功拿下國內最高票房記錄。
不過呢,好景不長,這個記錄怕是保不住了。
進入十月下旬,《鹿鼎記1》的恐怖持久力才算是爆發出來。票房不僅沒有斷崖式下跌,反而因為週末,還有不小的上揚幅度。可謂是嚇壞了一眾電影人,在國內,這種場景極為罕見!
於是,在眾人的驚呼聲中,《鹿鼎記1》成功突破了兩億票房。
“方導,恭喜啊!”
“方導,什麼時候帶我們跑跑路演啊?”
“方導,你的新電影什麼時候開拍啊,有角色適合我嗎?我先預約一個……”
……
方既明都快瘋了,都什麼人啊,才早上九點,報喜的電話一個接著一個。
不得已,方既明按下了關機鍵,啟用了另外一部手機。
“小明童鞋,《鹿鼎記1》突破兩億票房了?”
於洋還在床上睡眼惺忪,但腦子卻很清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