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生的軍訓只進行兩週,會在十一黃金週前放假,這是北電的“老傳統”了。
沒辦法,如果不這樣的話,估計新生要起來造反。都是一些嬌生慣養的少爺小姐,哪裡吃得了那樣的苦頭?
於是,在十一小長假來臨之前,軍訓正式落下了帷幕。
而《鹿鼎記》的宣傳,也達到了一個高峰。
這一個時期,《鹿鼎記》沒有對手,因為沒幾部電影敢正面和方既明硬剛。當然了,也不是沒有電影上映,同日上映的還有一部戰爭題材的主旋律電影,方既明甚至在採訪時表示,他自己會去看這一部電影的。
這樣的表態,讓觀眾覺得方既明很大度,而且非常有正能量。
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方既明說的是實話。
主旋律電影是一定要有的,不能讓西方的意識形態把百姓都腐蝕了。西方那一套,絕對不適合中國!這不是什麼大度的問題,也不是什麼正能量的問題,而是一個大局觀的問題。西方又不是第一次仗著有輿論優勢,在世界範圍內有計劃,有組織地抹黑中國了。
更別說,還長期利用電影等手段,宣傳他們的所謂“皿煮”、“自油”。誰要是信了這一套,絕對跟毛熊一個下場。一個國家的發展,絕不是喊喊口號,更改一次意識形態就行了。那是要經過努力奮鬥,制定有效政策,且全國人民勁朝一處使才能實現的。
西式快餐、電影、外國電視劇……這些通常都是西方國家的宣傳利器,把它們的一切都包裝得很美好。但是,這是一顆包裹著糖衣的毒藥。誰要是信了,絕對傻13了。
也正是因為這樣,方既明沒有能力去拍主旋律電影,但他有能力宣傳,讓大家多支援。因為意識形態的鬥爭,是暗流湧動的!
至於觀眾是不是支援,方既明也不敢保證。
……
“明天終於放假了,小莉,去看電影嗎?我買了《鹿鼎記》的票!”
“啊,你怎麼搶到的?聽說很難搶啊!”
“我昨晚可是守著電腦的預售,終於搶到了。”
“那我就勉為其難接受吧!”
……
這樣的場景,在各個學校上演著。
青春的荷爾蒙,在名為電影的邀約下,上演著人類最美好的情感。
畢竟,電影就是一場夢啊!
十月一日,這一天舉國同慶。
《鹿鼎記》的排片,也穩定在了30。
不是電影院不想給更多的排片,而是由於有主旋律電影在,這個排片前一週是固定要給的。這樣的正能量宣傳,一定不能少。經歷過上輩子輿論戰的方既明知道,如果輿論主導權不能掌控的話,那麼這個國家可能會在意識形態被逐漸蠶食。
於是,這就造成了《鹿鼎記》有點一票難求的意思。
其實主要是晚間場次的《鹿鼎記》,比如9月30日晚11點場的首映,《鹿鼎記》簡直是場場爆滿,上座率高達百分之百!哪怕是從早上九點開始的白天場,依舊是人滿為患。有些熱門的電影院,電影票都預售到後天去了。
可見,《鹿鼎記》是多麼火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