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既明安慰陳向南說道:“老陳啊,別傷心了。”
陳向南恨聲說道:“我是恨我自己,那兩孩子多好,為了賺錢跑商演,是我沒拉回他們……”
高成卻說道:“反骨的人,你看得再緊也沒用。我看吶,趁這個當口,趕緊把經紀合約簽了,誰要是不籤的,可以走。我們不怕博城娛樂挖人,他們挖一個,我們還有另一個捧起來!”高成太明白了,很多時候不是你有多大價值,而是你處於一個平臺之中。
向佳社就是這麼一個大平臺,能讓所有人身價倍漲。
而一些人呢,看不清現實。自以為是大閘蟹,其實不過是綁著大閘蟹的草繩。大閘蟹身價高了,草繩以為是自己的功勞。殊不知離開了大閘蟹,草繩還是那個草繩!
人往高處走,水往低處流,你要奔前程,師父不可能不給走的。
但是方既明覺得,你走歸走,可非得投奔到對手那邊去,那就是叛徒了。
方既明覺得那兩個叛徒一點眼力架都沒有,要是緊跟方既明的步伐,成為一線明星都不是問題。你看看上輩子的小嶽嶽,那個知名度很多一線明星都比不上。特別是在賣票上面,多少觀眾拿著錢去捧小嶽嶽。
這是因為什麼呢?
除了小嶽嶽本身有實力之外,更重要的是德雲社的傾力支援,還有走對了路子。
方既明覺得,什麼上電視、上電影、上春晚……對於相聲演員來說都不重要。重要的是,你得有觀眾緣。小嶽嶽的觀眾緣就超好,這是人家最大的實力。更重要的一點,是電視觀眾未必會轉化成小劇場、相聲巡演的觀眾,所以紮根小劇場,多演出才是王道。
上輩子的德雲社,就是這樣如日中天的。
還因為有這樣的模式,從小劇場磨練出了一支“德雲男團”,可想而知這種模式的厲害。而且德雲社能成事最關鍵的地方是,人家不急不躁。成了名之後,再去立腕——有了名氣再上綜藝、上春晚……
於是,很多人都說德雲社火不長。
結果呢,人家從2005年以來,火了十幾年了,目測還會一直火下去。
反觀那些推出德雲社的,就沒幾個成氣候的。
最搞笑的是一個姓何的,叛出師門不說,還拜了師叔祖為師父,硬生生把自己抬高了一輩,跟老郭的輩分齊平,也不怕人笑話。結果某次商演,到場的觀眾寥寥無幾,還是打出了“德雲社”的旗號。諷刺的是,當日德雲社天津小劇場開業滿大街人山人海,都把人行道擠滿了。
這就是差距!
方既明說道:“老陳,是時候下決心了。你不公司化,每天都有人來挖你的人。”
“那公司化之後呢?”
陳向南沉穩地說道,“他們就不挖了嗎?”
“起碼違約金他要給,定在一個天價,自然有人走不了。”方既明嘿嘿地說道,滿臉壞笑。
其實,方既明的東方夢工廠也是這樣的,或者說,所有的經紀公司都是這樣,違約金都是天價。你想跳槽?可以,麻煩把違約金先付清了。要不,你就乖乖等合約期滿。現在東方夢工廠的合約,一簽就是八年。
對於演員來說,八年幾乎是演繹生涯裡最巔峰的時候了。
等八年過去,或許還紅,卻也紅不了多久。
這就很大程度上防止了培養的演員流失,便宜了競爭對手。當然了,方既明也不怕競爭對手來挖人,甚至歡迎來挖人,這樣方既明就能賺得到違約金了。甚至競爭對手來選角,只要片酬合理,方既明也一律放行。反正演員賺到的錢,也要個公司分賬的,方既明也不怕損失了什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