鄧有成不是說說而已,他是真的有這個打算。
不然的話,他也不會引進更好的裝置,更多的人才了。
中國的商人,是一個很奇怪的團體,總有一些人莫名其妙地信奉什麼“船小好調頭”,不想把企業擴大來做。
殊不知,沒有死磕一條路的勇氣,只能被動接受社會經濟環境的影響。萬一經濟大環境有個什麼波動,這些商人就死掉了。畢竟在抗壓方面,只有大企業能扛得住,小企業都是炮灰!一個企業能不能做大,主要看創始人。
創始人沒有做大的野心,那麼這個企業必然成就有限。
做人要立志,企業更是要立志,也就是使命和願景,只不過換個說法罷了。
一旦貪圖安逸,這個企業就會不進則退。這是必然的,就好像上輩子的百度,一開始百度還是老大哥,人稱bat裡面的b,威風八面。可不思進取,想躺著賺廣告費的錢之後,百度就沒落了,市值更是隻有阿里的九分之一,騰訊的十二分之一。
人會說謊,但資本不會。
哪個企業更有發展前景,資本會用手中的錢投票的。這是必然的事,因為資本是逐利的。
不是說,你百度多厲害多厲害,人家資本就買賬的。大家又不傻,真要是賺錢,為什麼大家不去買百度的股票?
這就充分證明了,你的企業上限,是由創始人和掌舵人的魄力決定的。
鄧有成有如此野心,方既明就放心了一半。因為有野心的人,才會腳踏實地把事情做好,做好事情之後,企業才會大踏步向前。
你說你有野心,又不想腳踏實地,那叫空想。
任何想法,都不夠一個“執行力”關鍵。沒有執行力,任何事情都做不成。有了執行力還不夠,還要專注,要有幫手,要明確目標……這樣,才能把企業做好。
一個成功的企業老闆,必然是一個能力超群的人,這是毋庸置疑的。這也要求這個老闆有過人的品性——專一、堅韌、能抗壓、有頭腦、有技術……反正吧,老闆不是人人能做的。
方既明很信奉一句話,投資一個企業的本質,是投資這個企業的掌舵人。
畢竟企業這個東西,是因人成事的。
掌舵人都不行,這個企業好不到哪裡去,也不值得投資。
鄧有成突然說道:“方董,你的《鹿鼎記》準備什麼時候上映?”
現在已經是八月底了,方既明用了兩個月的時候拍攝《少林足球》,已經是拍多了很多素材。
方既明一愣,突然笑道:“你不會是想把《鹿鼎記》的特效也接過來做吧?”
事實上,《鹿鼎記》還真的有特效,但所需要的特效不多,大部分動作,都是真刀實槍拍攝的。
鄧有成笑道:“這不是想著讓方董的電影,精益求精嘛!”
“不了,《鹿鼎記》已經剪輯完成,不會再改了。”方既明搖了搖頭,說道:“你覺得什麼時候上映比較好?”後面一句,其實是試探鄧有成的電影觸覺。做特效公司,需要電影觸覺嗎?
答案是,需要。
因為很多時候,一部好的電影放在不同的檔期,它的票房表現是千差萬別的。
如果鄧有成沒辦法判斷一部電影什麼時候上映比較好,那麼做出來的特效,也有細微差別。目標不一樣,那麼結果就會有偏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