等方既明一家離開後,蔡欣玲才問道:“為什麼不讓他們投資算了?”
顧源弈緩緩點起一根菸,吞吐了一下說道:“他們不是生意人。”
一句話,道出了原委。
是啊,跟不是生意人合作的生意,大多是要黃的。他們沒有生意頭腦,甚至在管理上,也還很僵硬。畢竟是從體質內出來的,還是效益不那麼好的廠子。這樣的話,即便是讓他們做了高管,也不過是拖累而已。
現在尚美集團在飛速發展,不會停下來等某人的。所以,顧源弈判斷只能提供幫助,合作都不想合作。
當然了,這只是針對方偉軍和胡燕蘭而已。
蔡欣玲明白了,氣也消了,不過她還是很奇怪:“為什麼這兩口子一點經商經驗都沒有,卻能培養出這麼優秀的一個兒子來?”
顧源弈也有點奇怪,說道:“可能這就是天賦?有些人天生就是做生意的好手,他們似乎有著常人所不能有的商業嗅覺。”
“也只有這個解釋了……”
事實上,蔡欣玲也是意外的,因為顧弘業是受到方既明的影響,才開始創業。要知道,蔡欣玲還一度擔心顧弘業不肯接手自家的家業。
他們的對話,顧弘業也聽到了,但他沒什麼感覺。
方既明做生意是有一套,但也不代表他什麼都正確。顧弘業在嗶哩嗶哩上面,也創新了很多收益方式,跟方既明的建議形成了互補。顧弘業覺得,一個公司得聽取多方意見,但更加重要的是有選擇地接受。畢竟方既明也不是管理者,哪裡知道嗶哩嗶哩的真實情況?
顧弘業也知道,方既明做生意厲害,可能源於他視野的開闊,所以顧弘業現在也很關注國外的新鮮事物。顧弘業更加清楚,方既明的父母其實就是普通人,現在想做點生意,估計是跟其他普通人不同圈子了。
這是一個很悲哀的事情。
人原以為的好朋友,不過是同一圈子,才有話題可聊,才能感同身受。但突然間,昔日同樣窮困潦倒的人,一朝鮮衣怒馬,成了貴胄,那以前的朋友就難受了,心理不平衡了。這就是人性,如果是毫不相干的人發財了,他們才不會嫉妒,甚至會崇拜。所以,這些朋友一個個打著各種旗號,想過來佔便宜。
最經典的例子,就是大衣哥朱之文。
看看大衣哥成名之後,多少人上他家打秋風的。
只能說,人性如此!
而大衣哥正確的做法,就是遠離這些“親朋好友”,這些人的心理已經扭曲了。見不得別人好,這是人性最大的劣根。
顧弘業之前也會跟高中玩得好的,不怎麼學習的同學往來。可現在呢,當他做了老闆之後,才知道這其實沒什麼用。就算見面了,也很難聊一起去了,除了憶往昔之外,還能說什麼呢?
現在顧弘業還沒意識到,他已經有一個老闆的風範了。做為一個老闆,做事最關鍵是要目的明確。哪怕是休息,也是為了更好的工作。
……
從顧家出來,方偉軍感慨地說道:“沒想到做生意這麼難!”<p3,也說道:“幸好錄音了下來,不然都不知道該怎麼做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