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……你真的是給我出了個難題啊!”黃利成改口說道,“我也只能拼了,看能不能用人脈關係彌補一下。”確實,在中國,只要你不堂而皇之地提到一些事,哪怕你是隱喻、暗諷,那都沒多大問題。
畢竟,很多事擺在桌面上說,和你在私底下說,這性質就不一樣了。
但這該打點的,還是要打點;該通氣的,還是得通氣。沒辦法,社會就是如此。
方既明笑道:“沒事,我相信黃董。實在不行,不還有潘大少、王大少嘛!”這倒是實話,在燕京要是搞不掂的事,找他們這兩個富二代就對了,人面太廣
,幾乎沒有什麼辦不成的事。再說了,方既明不覺得自己的電影過不了。
畢竟,傳播“真、善、美”的電影過不了,那就太說不過去了。
“那方董打算什麼時候送審?”黃利成對於能賺錢的事,是向來不會拒絕的。商人都是這樣,哪怕是絞死自己的繩索,都要賣出去。當然了,黃利成比那些只貪錢的商人聰明一點,即便想投資,也是扭扭捏捏的,不敢吃相太難看。
方既明笑道:“先來談談投資吧。我自己打算投資兩千萬,剩下兩千萬,黃董打算投資多少?”
“一千……八百萬吧,一千萬太多了。”黃利成不是大財主,他在公司裡雖然有話語權,可也是要董事會審批過才行的。萬一虧本了,黃利成在董事會的聲望就會大大降低。即便還擁有公司的掌控權,但也會讓公司的發展勢頭受阻。
所以,穩妥起見的黃利成,只想著投八百萬。
“那行,等劇本過審了,麻煩黃董把錢打入以前的賬戶裡。”方既明似乎毫不在意地說道,就好像八百萬不是錢一樣。
恰恰相反,方既明需要更多的錢,才能撐得起特效的製作。
上輩子周星馳拍《少林足球》就是因為缺乏資金,差點走投無路。要不是後來有人相助,拿到了足夠的資金,《少林足球》還真的拍不下來。所以說,特效真的很燒錢。沒錢基本別想玩特效,那做不出來的。
說服了黃利成之後,方既明開始盤算了,還差一千二百萬的缺口,找誰投資好呢?
不用說,還是潘銳和王櫟這兩個移動提款機。
果不其然,當方既明說要拍電影的時候,潘銳和王櫟商量都不帶商量的,說把他們以前票房賺到的錢各拿出六百萬來,直接給方既明湊夠四千萬。
說實在的,四千萬也只是方既明樂觀的預算罷了。
要想做好整部電影,說不定還得花更多的錢。
倒不是方既明吝嗇,而是方既明知道,獨樂樂不如眾樂樂。要是把一些院線都拉進來投資,那麼在排片上肯定會有優勢——都自己人了,還不給更多排片嗎!也正是因為這樣,方既明才沒有限定死投資額度。
這不,還真的有院線願意給方既明投錢的。
幾十萬、上百萬地投資下來,方既明陸陸續續透過黃利成的關係,又拿到了不到四百萬的投資。
也就是說,四千三百萬,已經是《少林足球》能拿到的前期投資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