黎潤賓也不是傻子,他找春晚小品團隊合作的時候,簽了一份合同。因為人家有經紀公司了,所以籤的合同是買斷了這個小品的影視版權。也就是說,這個團隊想出續集是不行了,哪怕是火了之後雙方翻臉,這個團隊敢拍續集就要吃官司,還得賠一大筆錢。
可以說,在商界的戰場上,到處瀰漫著看不見的硝煙。
黎潤賓的想法很簡單,你們要真的火了,也走人了,我也得噁心你!你們想再拍續集?門都沒有!
之前為什麼人家願意籤呢?
也很簡單。
能上春晚的演員,不一定是好演員。或者說,能上春晚的演員,未必能上大熒幕。為了上大熒幕,就得付出代價。這個世界上的事情,肯定是有得有失的。只佔便宜不吃虧的事,幾乎沒有。
做足了準備後,《鄉村大事》上映了,果然首映日取得了票房口碑雙豐收。
雖然沒有《整人專家》創下的記錄那麼駭人,卻也足夠讓黎潤賓找到信心了——這條路沒錯!即使在第二天,很多負面口碑出來了,說《鄉村大事》的笑點太少,比起小品來說差遠了。還有說《鄉村大事》最後是無腦煽情,明明很簡單的一件事,弄得跟生離死別一樣。
還有的說演員的表演太過僵硬,看得很不自然……
這不算瞎話,但只是瑕不掩瑜而已。
但網友就是這麼偏頗,不對他們口味的作品,甭管是電影、電視劇還是小說什麼的,統統打低分。
這就是人性。
人沒辦法客官評價一個藝術作品,因為藝術這個東西本來就是見仁見智的。人性就更復雜了,因為同型別的電影出色,而給另一部不出色的電影打很低的分數,只因為喜歡前一部電影而已。
但後一部電影真的那麼差嗎?
不一定,甚至可能只不過稍差一點。
也有人喜歡後一部電影,可能因為某個方面打動了他,所以給的分數就很高。這些都是不理智的打分,所以好評網在算分的時候,一般都會把這些給篩選出來,然後再把理智的評分進行計算。這也有效地抵擋住了有人故意利用水軍來刷好評、差評。
但是,分可以不計,但差評方面好評網是不會刪掉的。
隨著口碑有點小崩,《鄉村大事》的票房開始走低,雖然幅度還算正常,卻也給黎潤賓澆了一盆冷水。喜劇電影不是那麼好拍的,即便可以取巧,但也需要精心設計才行。
果不其然,在黎潤賓有了心理準備的時候,《鄉村大事》票房也就堅挺了三天,第四天就開始斷崖式下跌了。從單日票房三百多萬,跌到不到兩百萬,只用了四天時間。黎潤賓有點無奈,即便是取巧,票房估計也就只能剛剛回本而已。
不過回本也不錯了,因為有一個冷知識很多人不知道,一部電影的光碟銷售,往往是票房的三到五倍。
也就是說,即便票房勉強回本,但由於光碟的存在,《鄉村大事》也能盈利。只不過呢,賺得比較少罷了。這不是中國獨有的國情,要是在國外,一部電影的光碟銷量,甚至可以達到電影票房的幾十倍。
這都是因為外國沒有那麼多盜版啊!
……
方既明得知《鄉村大事》票房下跌的訊息,已經是在五日之後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