談完了公司的事,兩個人就天南地北的聊,沒個準題。
“誒,你的電影能突破最高票房記錄嗎?”
顧弘業喝著茶,隨口這麼一問。
方既明倒是不在意:“只要票房高就行,破不破記錄沒事。”
“我倒是覺著有可能。”
顧弘業說道,“你看看,現在都破億了,要是接下來能破兩億……”
方既明也喝了口茶,慢條斯理地說道:“想法很美好,但現實很殘酷。現在又沒有什麼假期的刺激,學生也上課了,拿什麼衝擊三億多的票房記錄?”這是很現實的問題,因為全國的電影螢幕就那麼幾塊,而且大家都還沒養成去電影院看電影的習慣,這票房記錄是沒什麼指望了。
“做人得有自信。”
顧弘業裝作老氣橫秋地教訓他說道,“都還沒做呢,就覺得完不成了?”
方既明沒好氣地說道:“滾。”
“哈哈哈!”
顧弘業太開心了,能看到方既明吃癟,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經歷。“其實我覺得拍電影挺好的,上次我做配角的體驗還不錯。就是你這牲口太狠了,拍了一部二十萬成本的電影,就幹掉了人家……”
方既明笑了笑,說道:“能怪我嗎?是國內的導演有一個算一個,都是要創新沒創新,要突破沒突破的,打敗他們有什麼值得可驕傲的。”
“不對啊,人家不是還有獲得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的嗎?”顧弘業奇道,“難道也不如你?”
方既明把茶杯放下後,認真地說道:“西方就喜歡看中國落後、愚昧、無知的一面,而恰好那些藝術片,都是反映那個年代的事,你說西方人喜不喜歡?西方對中國的偏見,是根深蒂固的,反應在各個方面。國人缺乏世界認可的時候,急需一個世界級的獎項來證明自己,所以才會把那歐羅巴三大電影節捧上神壇而已。在我看來,也就那樣。
甚至之前,我就是把這三大電影節當成了宣傳電影的捷徑,僅此而已。
因為我知道,那些西方佬,沒有一個是願意看到中國日益強大的,他們不明白,對於我們來說,中國不是強大起來,而是走在復興的道路上。意識形態上的差異,註定了西方佬跟我們不是一路人。他們認可的電影大師,未必能在中國混得很開,被後輩吊打,也不是什麼稀奇的事。”
這話是真理。
咳咳,看看上輩子的老謀子就知道了,國師級別的人物,拍電影起來,接連輸給別人不說,甚至最高票房記錄的《戰狼2》,是演員出身的吳京自導自演的,你說說,老謀子的老臉往哪裡擱?要是老謀子看到吳京,估計連架子都擺不起來了。
方既明有足夠的自信,因為電影拍的是人生,雖然也有藝術的成分,但如果不貼合觀眾心理,那基本上票房就仆街了。
不考慮觀眾的電影,都不會有好票房的。
顧弘業仔細想了想,說道:“這話似乎有道理,但依我看,西方也沒那麼可惡吧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