團建可以說是最損害員工利益,且收益最小,最適得其反的活動。
問題是,很多老闆不知道哪裡看了什麼管理書籍,就認為一個好團隊,需要透過團建才能建立起來企業文化。
這不是扯淡嗎!
犧牲員工週末休息時間,然後去團建,就以為員工會對你感恩戴德了?
有這個閒工夫,真不如直接把團建花掉的錢直接發給員工,員工或許還更加感激你。
老闆們也很委屈,說自己花錢了,還搭上時間陪員工團建,怎麼團建過後一大堆人辭職呢?
所以老闆們根本不知道問題所在。
團建最大的誤區之一,就是在週末團建。
員工上班都累得跟條狗一樣喘氣了,好不容易週末能喘息一下,甚至一週就一天假。而老闆呢,一天假都不放過,要搞團建,還不許請假,呵呵噠,你都知道員工要請假了,還不知道員工心裡牴觸?或許老闆有另外一個心思,試探員工的服從程度。
然而,人是最經不起考驗的,這就是團建的最大誤區。
其次,是團建的形式,來來去去不就是燒烤、吃飯、農家樂,頂天了搞個遊戲,再不就是唱k、按摩……話說,並非所有人都喜歡這些的。所以說,團建的意義真不大,企業文化要是透過團建就能搞起來,那麼大公司也不會花費鉅額資金打造企業文化了。
對員工好的方式有無數種,為什麼老闆偏偏選擇一條最走不通的路呢?
上輩子方既明就想不明白這件事,這輩子還是想不明白。
將心比心之下,方既明制定的薪酬體系是很誘人的,甚至連快遞員的工資都是計件發放,跟上輩子一樣,多勞多得。要是勤奮的快遞員,從早上送到晚上,即便是在2002年,月薪突破五千都不是問題!
方既明並不會吝嗇這五千塊錢的工資,他只是擔心快遞員高強度工作之後,身體吃不吃得消。
所以,方既明想了想,又規定了一天最多送十二個小時。但空子肯定有的,以後再慢慢堵住漏洞吧。
在三人都有意願合作的前提下,合作進行得特別順利。年初五,潘銳跟王櫟就飛到了金華,在金華成立了“順風快遞”公司,註冊資本是實打實的一個億。而金華那邊的檔案下達也很快,特事特辦的情況下,直接劃了一塊千畝地給“順風快遞”,前提是三年內“順風快遞”要完成聘用本地人過千,而且還要追加投資兩個億。
一千畝地啊!
這放在哪裡都是不得了了!
話說即便是硬底化,建設這個物流園都有點夠嗆。但方既明魄力很大,立即用這塊地向銀行抵押,然後騰出一個億來,先把物流園的三分之一蓋起來再說。沒有一個物流園,沒有一個集散中心,其他什麼都沒辦法搞了。
潘銳和王櫟,也各自找來了一些管理人才,開始緊鑼密鼓地招聘員工、購買貨車、培訓員工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