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以說,翻了十七倍的投資回報率,讓很多電影投資人都異常眼紅。小成本電影,高票房回報,這是所有電影投資人都希望看到的。當然了,這樣的電影可遇不可求。方既明想象得到,一舉成名的劉永剛,或許要投靠一家有實力的電影公司了,要麼就是為資本開始拍片了。
沒辦法,如果劉永剛不低頭的話,那麼他的下一部電影不知道要被怎麼卡呢!
就拿這部電影來說,要不是拍攝主題異常隱蔽,說不定有廣)關部電)門那邊都斃了這部電影了。
不混圈子,根本無法在電影圈裡立足。
這,就是行業潛在的規則。
哪怕是方既明,一開始也要找對發行公司,才能順利打出名聲。不然的話,方既明現在都還是新人一枚!
電影圈就是這麼現實,基本上都是利益的交換。而沒有利益交換的,只能出才華了。劉永剛有才華,方既明能看得出來。只是不知道他以後,會走出什麼路子來。要是像上輩子張國師一樣,被資本綁架拍大片,差點沒把自己名聲搞臭,那就悲劇了。“這電影很不錯。”林清漪果然是同情心氾濫,雙眼通紅著說道。
方既明摸了摸她的頭髮,說道:“沒事,他能讓你哭,我能讓你笑。”
“是嗎?”
林清漪還是在抽泣,但她也知道,方既明擅長拍喜劇。
“對啊,走,帶你去看我的電影。”
恰在此時,電影院亮燈了。
《沉默》長達100分鐘的劇情,終於放完了。
“嗯!”
林清漪乖巧地點了點頭。
方既明覺得這樣的林清漪非常可愛,善良的人啊,卻看不到那農民工在賺了錢之後的得瑟,一回家就是打牌吹牛,差點沒輸掉一個月工資。可以說,可憐之人必有其可恨之處。劉永剛之所以能收穫高票房,就因為他刻畫了一個相當到位的農民工形象。
文化不高,出口成髒,雖然勤奮,但也有不少陋習,喜歡光膀子,抽菸,喝酒,打牌,精神世界空虛。不懂教育孩子,不是打就是罵。思想還不開化,經常家暴,不允許女兒多讀書,還要她早早嫁人……
這樣的農民工,在中國每一個農村幾乎都能找得到。
但就是這些農民工,撐起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基建。不是說他們就很差,而是他們這個群體就這樣。其實,他們也很善良,也很有家國觀念。只是限於自身的文化素質,才如此行為罷了。
喜歡其實我只是想演戲請大家收藏:()其實我只是想演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