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建華的心在滴血。
湘省衛視雖然近些年才好起來,但是他們其實底子還是弱的。
這一次為了拿下二輪播放權,湘省衛視也是下了血本。而別人不知道的是,方既明最先是找到朱建華,要把這部電視劇賣給湘省衛視的。可那時候的朱建華,擺明是想壓價。結果呢,江浙衛視一看,還有這好事?就這樣撿了個大便宜。
曾經,有一部全國收視率在13以上的現象級國民電視劇擺在朱建華面前,他不懂得去珍惜。如果上天再給朱建華一個機會,那就需要用將近4倍的價錢,才能重新獲得。
是的,朱建華聽從了電視臺的意見,最高給出了38萬一集的超高價格,一定要拿下二輪播放權。
38萬一集,那就是總價在1710萬了。對比起東方夢工廠的投入來說,確實不值一提。
怪不得很多明星不想演電影,要去演電視劇呢。
電影還得觀眾進電影院,可電視劇呢,開啟電視就看了。受眾更多,紅起來天下“無人不識君”。最後,就是演員的片酬,也沒差電影什麼。捱罵風險小,壓力小,收入還不錯,那幹嘛不演電視劇?
當然,電視劇也是有缺陷的。
最大的缺陷就是,無法得到認可。
電視劇的演技要求低,只要求演員將大量劇情順利表達就行,電影則需要透過肢體、表情、動作、眼神等演出個性演出內容,並且要在很短時間內交代出很多關係。所以電影演員比電視劇演員的臨場反應更快,適應能力更強,技術性上也要求更高,這也是電影演員比電視劇演員咖位更高的原因。
畢竟,對於電影來說,票房才是檢驗演員最直接的標準。
在圈內,就有這麼一個鄙視鏈:演話劇的瞧不起演電影的,演電影的瞧不起演電視劇的,演電視劇的瞧不起“演”真人秀的。
因為話劇是即時表演,出不得半點差錯,在劇場劇院動則兩個小時的表演,記不住臺詞、動作的話,那就完蛋了。
電影、電視劇完全可以不行再來。這就是話劇演員的傲氣。
然而,綜合藝術性、商業性來說,電影的上限比話劇、電視劇大多了。
看,《少年大漢天子》收入保守估計都有幾千萬。看似不少了,但對比電影來說呢,跟最高票房的電影還是有差距的。值得一提的是,現如今中國的票房記錄還是好萊塢大片的,3.6億。接下來,就是方既明的《我的野蠻女友》1.78億和《這個男人來自地球》的1.5億。
雖然說,這票房需要分成,可怎麼說電影上限都比電視劇上限賺得多啊!
還有一些電視劇的下限,是直接堆倉庫賣不出去的!
朱建華一開始也以為,《少年大漢天子》是堆倉庫的,礙於方既明的面子、潘銳的面子,才出了一個“行業價”。
事實證明他走眼了。
《少年大漢天子》迸發出來的後勁,看了都讓人害怕。
湘省衛視本來全國收視率還不錯的一部電視劇,直接從5.8的收視率,被幹下到2.4。腰斬的收視率,讓朱建華意識到了問題嚴重性。幾個湘省衛視最大的廣告客戶已經怒不可遏了,覺得他們的錢打了水漂。
要知道,如果沒有這些廣告收入的話,湘省衛視日子就不好過了。
沒辦法,朱建華只能硬著頭皮來,硬著頭皮給高價。
許歆韻把所有信封都展示了出來,又讓兩個秘書處的員工幫忙,把暗標標底唱出來,以示公平。
“徽省衛視,二輪播放權標底,36萬一集,三輪播放權標底10萬一集。”
“燕京衛視,二輪播放權標底,35.8萬一集,三輪播放權標底9萬一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