楊誠鈞是真的佩服方既明的敢想敢做。
要知道,這會專輯的銷量是慘淡到不行,已經不復當年盛況。這些年裡,銷量最高的專輯是1997年香江天王創下的400萬張。而中國內地的專輯銷量,頂了天是350萬張,再也無法逾越。而且,這已經是八年前的資料了。
最近兩三年,哪怕是老牌一線歌星,專輯銷量也是超過百萬張就大吉大利。至於賺錢什麼的,全靠商演,演唱會都不敢開——怕沒人來看,虧太多。唱片業如此,電影行業也是如此。除了是沒有偉大的作品之外,其實更多是因為大環境的關係。
在中國沒有加入to的時候,經濟發展看似穩健,每年都高速增長,其實很危險,因為消費不足。消費不足的原因,是全國職工工資普遍不高,也就一千多的水平,哪裡敢消費?再加上物價下調,經濟確實有點萎靡。而經濟增長,主要還是靠著大企業在支撐。
所以,加入國際貿易迴圈,除了西方經濟也是萎靡不振之外,需要中國市場來填補空白;中國也需要世界市場,去加快發展國內經濟。特別是經歷了97年的金融海嘯之後,世界經濟局勢更加微妙,自然也就奔著雙贏去了。
這要是過了十年後,西方國家發現中國的錢好賺,還發現中國賺他們的錢更多,心理就不平衡了。特別是中國人太勤奮,把西方國家的基礎產業都蠶食殆盡。不僅如此,還向著高新科技進軍的時候,西方和中國就該鬧矛盾了。
天下攘攘皆為利來,天下熙熙皆為利往,國與國之間也不外如是。
化成國內經濟大環境就是——盜版猖獗,文化產業被侵蝕得厲害。不是消費者喜歡盜版,只是沒錢更高消費罷了。
所以,專輯銷量一降再降,就是如此——盜版也能聽嘛!雖然質量不太好,可還要什麼腳踏車呢。
楊誠鈞作為唱片公司的老闆,自然對此再清楚不過了。方既明此時入局,還是一個“新人”。確實是“新人”,方既明連一張專輯都沒發過,就敢涉入這麼深的水裡,這是有錢沒地方花啊!
不過呢,為了以後的網路佈局,楊誠鈞還是答應了合作。
雖然飯局上是口頭協議,但都約定好了,明天就開始籤合同。
弄完這件事後,方既明鬆了口氣。
經典不容遺失,這是方既明的想法。如果因為平行時空就讓經典流失,方既明覺得是自己的責任。
雖然吧,方既明拍出來的電影也好,唱的歌曲也罷,會因為拍攝手法、講故事的方式不同而導致電影不一樣,或者是因為編曲,因為唱腔問題讓歌曲與原版不一樣——那也是沒辦法的事,你讓一個歌手重新制作一張專輯,也不可能百分百一樣的。但是,方既明覺得自己還是還原了經典80,這就足夠了。
好吧,楊誠鈞還需要聽過這張專輯才籤合同,方既明覺得無所謂。
好音樂是會引起共鳴的!
第二天,方既明帶著許歆韻來到了海福唱片。
楊誠鈞親自出來迎接,兩個人寒暄了一番後,也快速切入了正題。
“方董帶專輯過來了?”
楊誠鈞問道。
方既明讓許歆韻拿出那盒錄好的磁帶,說道:“在這裡了。”
“我先聽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