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知道,不少國內拍的禁影)片,就是這樣的,根本不送審就來參賽了。其實這些電影的拍攝成本很低,估計連五萬塊錢都不用。所以,地下影片的市場很火熱。只要能在海外獲獎,哪怕是沒人知道的小獎項,都能刺激海外片商找上門來。隨便拿個幾十萬歐元的票房,都能足夠回本了。要是票房大爆,在灣灣、北美、歐羅巴都上映,能有一千萬美刀的票房,那就是大賺特賺。
更別說,還有dvd光碟這種大殺器,起碼能賣上百萬的。
所以說地下影片也是有大收入的,而一般人不清楚罷了。更有甚者,如果持續公關有關部門,讓影片解禁上映,再拿個幾十萬上百萬票房也很爽歪歪啊!這個路子,適合野心很大的導演,比如上輩子的賈樟柯,就是這樣起來的。
但方既明要的是快速回籠資金——缺錢吶,肯定不會選擇這條路。
如果央視收到訊息,說柏林電影節肯定有中國電影獲獎,不是《少年的單車》就是《這個男人來自地球》。而如果是《少年的單車》,央視鐵定不會播出。唯獨《這個男人來自地球》,一部正能量、科幻且有宣傳價值的,沒有瑕疵的電影,才能登得上央視的新聞。說不定,央視還會找方既明買電影版權呢!
這,就是方既明的底氣來源。
當然了,也有另外一個情況就是——灣灣的電影《愛你愛我》獲獎了。
方既明覺得,自己的贏面挺大的,所以怕什麼?獲獎固然好,不獲獎也沒事,宣傳效果已經達到了!
嗯,雖然陽光傳媒也用了相同的招數,奈何方既明這部電影是真正入圍了最後名單的啊!
看著方既明好像被打擊到了,顧弘業才說道:“別期望太高,外國佬也不是公正的!”
“我本來就沒什麼期望。”方既明淡淡地說道,然後進了計程車。
吳天宇用德語告訴司機,去柏林宮後,司機再看看他們的著裝:“你們是去參加電影節頒獎的嗎?”
方既明聽了吳天宇的翻譯後說道:“對,我們是最後入圍的電影團隊。”
似乎世界上的司機都差不多是話癆,這個柏林司機問道:“那你們來自哪裡?”
“中國!”
方既明自豪地說道。
柏林司機有點驚奇:“中國人到柏林電影節的不多啊!”
“以後就多了!”方既明很自信地回答道,以後的話,再有類似的電影節頒獎,他就不來了。
柏林司機說了很多話,但後面方既明不想接了,反倒是顧弘業用剛剛學會的德語,跟這個司機聊得不亦樂乎。
很快,柏林宮到了。
方既明下車,紳士地牽著林清漪的手,緩緩地走向那紅毯。
“柏林電影節,我來打卡了!”
方既明內心吶喊了一句,其實要參加頒獎了,他也有點小激動呢!
喜歡其實我只是想演戲請大家收藏:()其實我只是想演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