陽光傳媒總部召開了新聞釋出會,金森現身,按照對好的詞說道:“各位記者,我現在就昨晚看《這個男人來自地球》一事說明一下。可能大家都不瞭解導演這個職業,作為導演,多看電影,多學習,那是必須的。只有這樣,才不至於落後,才能踩在巨人的肩膀上再出發。
《這個男人來自地球》是一部很不錯的電影,雖然是新人拍的,但裡面也有我值得學習的地方。有些媒體斷章取義,說我支援對手的票房,這就不對了。我相信小明,也就是方既明,他作為科班出身的演員,也是看了不少片子的。”
不得不說,中國人的場面話說得就是漂亮,死的都能掰活了。
金森這麼一說,形象就樹立起來了。甭管真假吧,起碼在大道理上是站得住腳的。
這時候,有記者提問了:“請問金導,你覺得《這個男人來自地球》拍得怎麼樣?”
陽光傳媒已經預料到有人會提這個問題了,金森按照對好的詞說道:“拍得不錯,新人能有這個水準,說明了我們中國電影已經成長起來了。”這是一個標準答案,看似公允,其實強調了“新人”二字,真的是“砂仁豬心”啊!
新人是什麼?
那就是不靠譜啊!
怪不得是搞藝術的,捅起刀子來一點都不手軟。
觀眾為什麼選擇著名導演拍的電影?因為有質量保證,會在及格線以上。
新人導演,代表著水平參差不齊啊!
另一個記者問道:“那金導怎麼看待兩部電影的票房之爭?”
金森笑道:“都是中國電影,我也希望有個現象級別的電影出現。”這是一箇中規中矩的回答,就跟所有的商戰一樣,哪怕擺明了要弄你,也得在場面上講點場面話。
都是中國電影,說明了票房之爭啊,票房之爭是什麼?是你多一點我就少一點的,能不打得頭破血流嗎!
再說了,“現象級”電影,金森這麼說就擺明了是不相信《這個男人來自地球》是現象級電影!
這個就更加“砂仁豬心”了,簡直是否定了《這個男人來自地球》!
嗯,只是一般人聽不出來而已。
搞藝術的,都有點陰險。也難怪金森覺得自己胸有成竹的,因為他清楚《這個男人來自地球》的弊病所在。畢竟,在運鏡上面,方既明和攝像師都太年輕了,沒啥經驗。在金森看來,拍電影,不玩弄鏡頭,不玩弄色彩,那算什麼?好歹,他也是威尼斯電影節特殊貢獻獎的獲得者,有資格說這話。
另一個記者問道:“金導,你覺得兩部電影,哪一部的總票房會高一點?”
金森看了看一旁的李鍇誠,李鍇誠也會意了,連忙說道:“金導負責拍戲而已,發行是陽光傳媒做的。我作為總經理,我說兩句哈。票房這個問題呢,我覺得大家是過慮了。我們這部《看不見的戰爭》投資過千萬,而《這個男人來自地球》投資才區區20萬。我想,這兩部電影的票房需求,是不在一個等量上的。”
“李總,你是說《這個男人來自地球》的票房會終結於此了,是嗎?”
一個記者提出的問題很尖銳。
李鍇誠笑道:“還是那句話,一切憑實力說話,我們的電影質量擺在那,不怕競爭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