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新電影上映搶不了票房呢?
很簡單,因為受眾不一樣啊!
第一批進電影院看《看不見的戰爭》的觀眾,肯定是大部分已經看過《這個男人來自地球》的。而沒看過《這個男人來自地球》的觀眾,也還是會選擇這一部電影的。畢竟口碑發酵不是那麼容易的,這還不是網路發達的時代。
當然了,要說完全沒影響也是不可能的,畢竟排片從七成多直接被壓縮成四成,這影響是實打實的。
《看不見的戰爭》上映當天,上座率很高,將近100,已經去到97。
但不知道為什麼,導演金森有點不放心,接到上午的票房報告後,他決定在午夜場時,去探探對手的底細。
金森戴著帽子、墨鏡,用圍巾和風衣擋住了自己的半張臉,防著狗仔隊的偷拍。
“先生,你……是感冒了嗎?”
售票員有點狐疑,這是什麼人啊,雖然外面有點冷,還下雪,不至於圍得這麼嚴實吧,怕被別人看到?難道看電影,也是見不得人的事了嗎?
“不是,一張《這個男人來自地球》,最快是什麼場次的?”
金森用沙啞的聲調問道,他怕熟人聽出自己的聲音來。
售票員說道:“半個小時後,確定要嗎?”
“來一張後排的。”
金森說道,畢竟前面的容易被後面的人看到身形。坐在後面的話,等散場了,人走得差不多了,他才走就不會被發現了。
拿到了電影票,金森坐在旁邊的候場室裡,看著售票情況。過去了十分鐘,一共是二十五個人來買票看電影。其中,有十六個人選擇了《看不見的戰爭》,而有九個人選擇了《這個男人來自地球》。再聽售票員的說法,是《看不見的戰爭》接近午夜場的場次,基本上電影票都賣完了。而《這個男人來自地球》上座率大幅下降,居然還有十來張票。
“看來,《這個男人來自地球》不足為懼啊!”
金森對票房也很有研究的,知道這種情況就是被另一部電影影響的最典型例子。如果不是新電影上映,估計《這個男人來自地球》會好很多,最起碼上座率能維持在八成五這樣。現在看來,只是堪堪達到七成上座率而已。
時間越來越近了,金森覺得也不會有什麼太多人來買票了,在開映前五分鐘,金森檢票進入了放映廳。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後,金森也沒摘下墨鏡。他在思考,《這個男人來自地球》的票房潛力還有多少?
要知道,這過去的五天,《這個男人來自地球》的票房已經超過了1300萬,而且今天上座率仍然有六成以上。這已經不是黑馬了,而是猛龍過江!
“如果被這部電影影響了,《看不見的戰爭》還能突破三千萬票房嗎?”
金森突然沒來由的一陣煩躁,他也明白這煩躁是來自何處。
要知道,兩部電影不是同一個級別的啊,《看不見的戰爭》號稱投資千萬,而《這個男人來自地球》號稱只花了二十萬預算。即便是《看不見的戰爭》票房突破了三千萬,可按照收益來說,已經是遠遠低於《這個男人來自地球》的票房一千三百萬。
更重要的是,三千萬票房,只是《看不見的戰爭》盈利線而已!!!
雖然實際上投資不過六百多萬的電影,超過三千萬肯定是有賺的。實際上電影的分成是很複雜的,如果發行公司沒有院線,那麼就不是光明傳媒那種分成辦法,而是在扣去5的電影事業專項資金和3.3的特別營業稅後,剩下91.3裡面50分成要給到電影院,7是院線的分成。而製片方和發行發只能享有43的分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