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一二一,一二一,一二三四!”
高教官喊著號子。
“一二三四!!!”
打了雞血一樣,表演系的這些同學,展現了非同一般的素質。都是練過舞蹈的,協調個動作什麼的,太簡單了。
“一二一,一二一,立定。”
高教官還是挺滿意的,才訓練了半天,就達到了這個效果,算是不錯了。當然比不了他們這些職業軍人,哪怕是新兵連都比不上,但他們是學生。一想到這個,高教官還是有點自豪的。
“好,原地休息十分鐘。”
高教官下令道。
這時候,一個女生坐在地上問道:“教官,你為什麼當兵啊?”
高友強回頭看了看北電的宿舍,看了看他們的教學樓,說道:“要是能學習,誰想當兵?”
另一個女生問道:“為什麼啊,你考不上大學?”
高友強笑了笑,但方既明聽出了他笑聲裡的苦澀。“考不上大學?我啊,是連高中都沒法讀。讀完初中,我就幫家裡幹農活了。等到17歲那年徵兵,我就報名參軍。不為別的,為吃口飯。那時候家裡窮,多一張口吃飯,就要省吃儉用的。我家裡還有弟弟妹妹,我不能那麼自私。當兵還有津貼,我每月寄點錢回家,弟弟妹妹上學也就夠用了。”
突然,表演系的學生們沉默了。
是的,他們大多數是有錢人家的孩子,根本不知道疾苦。方既明覺得,剛剛那兩個女生的問話,就好像晉朝時的晉惠帝問飢餓的百姓“何不食肉糜”一樣無知。
“所以你們啊,不知道多幸福了。我也曾經想過,能不能有這樣的條件,再進學校讀書什麼的。不過現在看來,應該是沒機會了。你們啊,好好珍惜吧。”高友強站起身來,正了正軍帽,走去其他教官那裡聊天了。
方既明知道,其實這個高教官跟他們年紀差不多,都是二十多歲的年紀,說不定也就二十一二歲。聽他的口音,應該是湘省那邊的人。這樣的年紀,他們卻穿上了軍裝,扛起了保家衛國的責任。而同年齡的人,卻還在大學裡,沒踏入過社會。
命運殘酷就在這裡了。
對於高教官那樣家庭出身的孩子來說,當兵是一條出路,是能走出大山,走出農村的機會。至於讀書,那是需要錢的。沒錢的家庭,很難支撐起一個孩子讀書的費用的。自然而然的,當兵成了出路。
不是他們想當兵,是想走出來看看外面的世界,就得當兵。這是個不同的概念,主動和被動之分。
“想什麼呢?”
於洋走了過來,一屁股坐在了地上。
“教官也跟我們年紀差不多,但他卻進了軍營。”方既明說道,“如果可以的話,我想幫幫他們。”
“幫他們?”
於洋覺得有點想不明白,怎麼幫?他肯定不明白,方既明是說,能幫助一個貧困學生就幫,讓他們能堅持讀完學業。中國真正的未來,應該是在小學的校園裡。畢竟,中國還有一大半的農業人口,有一大半的農村學生。如果給他們足夠的資源,他們會不會湧現出更多的人才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