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小哥,第一次來燕京?”
司機大哥開始嘮嗑了,感覺全國的司機都差不多,都喜歡跟乘客嘮嗑。
“哪能呢,第二次了,第一次來考試,考上了。”方既明說道,“去北電哈,別耽誤了我入學報道。”
司機大哥“喲嚯”一聲,說道:“巧了哈,我今天就載了幾個外省來讀大學的。咱們燕京啊,到底是大學多。”
方既明深呼吸了一口氣,犯不著跟這老燕京扯皮這個。燕京為什麼多大學,這不明擺著的麼。完全是地利啊!說這個沒意思。
然而,這個司機卻吐槽道:“不過你們這些外省的學生娃真不容易,非得往燕京擠。”
方既明還是沒說話,誰叫頂尖的大學,有這麼多在燕京呢。
也許是看方既明沒回話,司機大哥轉了個話題:“你是北電的,以後不是明星了?”
“明星沒那麼容易啊,北電每年都畢業幾十個人,咱國家一年有多少明星出道啊?都沒十幾個。而且,除了北電,還有中戲吧,還有上戲吧,還有其他藝術院校吧?沒那麼簡單的。”方既明笑著說道,“就是可能以後工作了,隨便做一做,每個月都能幾萬塊錢收入。”
這麼一侃,司機大哥先是一驚,然後不信:“不對啊,我看電影廠前面的那些演戲的,一個月也沒賺幾個大子吧?”
“那些是龍套,是群演。”方既明繼續侃大山道,“我們這些不一樣,後臺隨便做個場務啊,做個美工啊,做個道具師,做個燈光師啊、造型師什麼的,一個月幾萬塊錢的工資,跟玩似的。只要有戲拍,這錢啊,少不了。”
這不算是吹牛皮,真正業內頂級的佈景師、燈光師、造型師都是很貴的,而且跟組那麼辛苦,一年下來可能拍不了幾部戲,不高點工資誰去拍啊?要是頂級的攝像師,那更不得了了,比導演都不差。畢竟,電影是有自己語言的。導演想表達的東西,都要透過鏡頭拍出來才行。
司機大哥有點玩味了:“這麼說,讀藝術挺吃香?”
方既明說道:“那可不,投入也很可觀啊,像我,學到這程度的,都花了十幾二十萬了。”
司機大哥一聽,然後說道:“大投資才能大回報嘛……”
方既明知道,這老哥是動心了。嘿,等他真去了解才知道,要是天賦不行,別說花十幾二十萬了,再多花個十幾二十萬,也成不了。郭德綱說過,一人就一碗飯,你就不是端這碗飯的,把金碗給你,你也只能去做乞丐。這學藝,要開竅才行。什麼時候開竅了,這藝才算學成了。
開竅,其實就等同於天賦。
有的人天生不怯場,人越多越興奮。有的人,平時練得好好的,一上場就心慌。這就是差距了,很多人一輩子都過不去這檻。
到了北電,司機大哥把頭伸出車窗外,看了看北電的大門,然後說道:“小哥,祝你前程似錦哈!”
方既明拱了拱手:“借您吉言!”
推著行李,看著北電的大門,方既明內心吶喊了一句:“北電,我來了!”
喜歡其實我只是想演戲請大家收藏:()其實我只是想演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