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既明定下了基調,徐景輝卻是一陣頭疼:“那啥時候要搞出來啊?”
“最好是一兩年內吧,文件和拼音輸入法要推廣了。”方既明也知道,敲程式碼是很痛苦的事。“程式設計師的獎金再提高一點,還有這個人才,必須要擴大招收。對了,你去各大一本學校裡面招收人才了嗎?”
“去招收了,打算把程式設計師的隊伍,擴大到五十個人的團隊。就是這辦公室……好像不夠大了。”徐景輝有點無奈。
“去租其他寫字樓,看看有沒有三層的,能容納下一百人的。”方既明說道,“既然有盈利了,就不要吝嗇這個錢。”
徐景輝立馬說道:“行!”
“還有,把財務報表拿進來我看看,對了,安排飛訊那邊的監察部和財務部,過來查一查賬本。這邊也要成立一個監察部,幹過審計的,檢察的,有經驗的都能招進來。”方既明說道,“讓這邊的財務做好準備,去深城那邊也查查賬。”
監管的手段是必須的,不然方既明哪裡能放心?
“好的,方董。”
徐景輝出去做事了,方既明才鬆了口氣。
在他的構想裡,hao123即便放棄了,也沒啥。但基礎軟體,是要有的。甚至於,方既明想搞自己的底層系統,相容主流的exe格式軟體就行了。但這個想法,沒有幾億資金,根本無法啟動。沒辦法,打造一個系統不難,可需要錢和時間,更需要軟體生態鏈。方既明是這樣打算的,最起碼,系統的研發要在三年後開始,不然的話,不知道美麗間那邊會不會有另外一個iphone出來,開啟一個智慧機的時代。
智慧機,最核心的是什麼?
晶片?
品牌?
主機板?
基帶?
是,也都不是。
最核心的,是系統,是軟體生態鏈。其他固然重要,但如果沒有這個系統,沒有軟體,那麼手機也無法算得上智慧。充其量,只不過是小一點的掌上電腦罷了。
君不見,上輩子的諾基亞,曾經的王者,手機能用來砸核桃的。再說觸控式螢幕,人家諾基亞也早早出來了,觸控筆能用,指甲能點。但是,有啥用呢,等iphone出來,多點觸控,後臺機制,重新定義了什麼是智慧手機。於是,諾基亞迅速走向下坡路。其實,如果諾基亞如果轉身去擁抱安卓,或許還能有一條生路的。可諾基亞死守塞班,就跟美麗間的黑莓一樣,認死理。
結果呢,眼看塞班打不過,轉身去擁抱一樣遲了一步的inphone系統。諾基亞戰略性的失誤,讓它徹底死掉了,倒在了智慧機的時代。唏噓吧?
方既明沒有手機情懷,就算是有,也輪不到諾基亞,摩托羅拉更加讓人可惜,因為最早的小型手機就是摩托羅拉鼓搞出來的。
可見,當時代拋棄你時,根本不會跟你打招呼。
其實,不是諾基亞不想轉,而是體量太大,沒辦法轉罷了。內部矛盾重重,股東的鼠目寸光,都是內耗的原因。這也是為什麼方既明要拆分業務,不惜多成立公司的原因。業務太多,公司裡面太多聲音,其實是不利於決策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