眾人起身。
孟欣慈在朝堂上唸了自己起草的律法,眾賢士提出問題,孟欣慈一一解答。
司馬浦:“孟謀士,官監百姓,孟謀士監百官,都能確認此條實施,但我有一點不解,若是陛下犯了錯誤,你當如何?”
孟欣慈:“先生傳授我學識,對我不曾有偏頗,是我律法的第一個擁護者,陛下許我謀士身份,此舉前無古人後無來者,是我律法的第二個擁護者,君子以冰清玉潤為榮,以寡廉鮮恥為恥,自然不會觸犯此律法,但人心變更,若哪一日陛下真的觸犯律法,那此朝應當易主。”
司馬浦笑著罵道:“大膽,你怎敢如此放肆。”
孟欣慈看到黃隱嘴角勾起,也忍不住微笑,目光瞥到一旁的吳道,見他表情十分詫異。
皇位上的黃隱說道:“司馬先生,莫怪她如此說,這比起孟謀士當初發的誓言要溫和多了,朕自會擁護,此律法便再加一條,此朝天子,代代遵從,永不懈怠。”
孟欣慈高興:“謝陛下,此律法我將繼續填寫,直到律法完善。”
黃隱:“準。”
孟欣慈笑著回到位置上。
吳道上前:“陛下,貴族們已經抓了大多,雖然我等勝利,但還有糟粕在本地,臣弟無暇顧及,另外往北的城池和都督府還需討伐,另外,臣弟發現一件事,我們的人去接管城池,百姓過得依然不好,大有延續糟粕的意思。”
黃隱皺眉,韓坊問道:“有幾例?”
周承天:“走了三個城池,兩個縣,有兩個都如此。”
黃隱惱怒:“我瞧他們乖巧又被陷害才提攜他們,竟敢枉費我苦心。”
吳道說道:“陛下,臣弟想派兵前去討伐,走過各個城池,將毒瘤拔掉,請陛下恩準。”
黃隱看著吳道,眼神變換,審視目光後未答應下來。
待到下朝時,吳道來到孟欣慈身邊:“嫂嫂。”
孟欣慈看向有威嚴的吳道:“弟弟。”
吳道正經:“多虧了嫂嫂的計策,瑞國才能敗退,沈不負身死也是嫂嫂的功勞,事情我都聽說,嫂嫂功不可沒。”
孟欣慈笑了一下。
吳道:“嫂嫂的信念我也知曉,我也會如此做。”
吳道離開。
孟欣慈和黃隱一起回宮殿,孟欣慈說了吳道的事情。
黃隱笑得溫和:“弟弟怪你呢,若是沒有你,我和他為了皇位還要爭一爭。”
孟欣慈吃驚。
黃隱:“這滿朝文武,其中有一部分是他的心腹,但你和韓坊的功績太過於明顯耀眼,相將軍和軒轅將軍又忠心於我,擊退瑞國的功勞又都落在我們身上,他才沒機會的。”
黃隱:“不過,弟弟確實也有君王才能,他的心腹我也要不來。”
孟欣慈細想,忽然想起衛開之死,看向黃隱問道:“所以夫君才不答應弟弟去討伐。”
黃隱:“但眼下不答應也無他法。”
孟欣慈疑惑。
“瑞國戰敗,軒轅將軍還在邱州城,但瑞國事情還未完,不得不防備。”
孟欣慈沉思:“相將軍和周將軍呢?”
“相將軍惦記著他的樂人們呢,周將軍雖對弟弟抱怨,但卻也是擁護的,弟弟肯定會說服周將軍一同鎮壓。”
“派我們的人一起去吧?”
“選誰去呢?”
孟欣慈笑著:“我想有一個人會很願意去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