楚夫人
其中一輪考校要求是為馬匹更換蹄鐵。
牧野部落以大馬而聞名諸國,視大馬為兄弟,牧野瑰自然也精通此道,他和侄子對視一眼,兩人同時注意到學生們使用的工具似乎不同於傳統。
除了蹄刀、銼刀,還有一個帶彈簧的手握夾子。
“這是我弄的蹄鐵鉗。”
說這話的女娘正在給一匹棕黑大馬安裝蹄鐵:“先生之前說使用蹄鉗的時候要注意力道和方向,否則容易傷到馬蹄。我就試了試將鉗口的圓度改一下,匠人師傅還幫我加了彈簧。”
從前在江州做珠飾的匠人師傅也調來了京都。
在學生們眼裡,比起手工匠人,他更像個能滿足願望的神仙,但凡提些要求改造器具,就沒有他做不出來的。
夫子將另一把彈簧蹄鐵鉗拿在手裡,仔細瞧看,向女娘投去欣賞的目光。
同組的其他學子已經發出了歡呼聲,彷彿此次考核過關在望。
嗅覺敏銳的少爺小姐們和勤奮爭取的學子們都知道一個共同的規則,學堂鼓勵學子們探索新的事物。
但凡理由正當,木鐵、金石、錢財等所有物資,皆可取用。
每次考核,若有學生們研究的新物現世,用之便利,不僅僅是發明者,整組都能跟著加分。
就在兩三句話的功夫裡,蹄鐵已經安好了。
發明新蹄鉗的女娘拍拍馬腿,棕黑大馬踏實地往前走了幾步,蹄鐵與地面上石板碰撞出清脆響聲。
棕熊兄已經湊上前細看,絲毫不拿自己當外人。
他清楚地記得在出發前,部落裡因為蹄鐵安裝不當,折損了兩匹好馬。
地上還有學生沒動的新蹄鐵,棕熊兄撿起一塊,盯著蹄鐵邊緣層疊的齒狀花紋,突然意識到這是為了增加在跑動中的摩擦力。
“你們……怎麼想到這些的?”
他的聲音裡出現了敬意,看著這群少年,想起自己六歲的孩子還在跟著老牧民學習辨認馬牙。
而魏人的牧場學堂,竟真的讓一群孩子掌握了連百年牧場都未必精通的技藝。
時間一點點流逝,學生換了一批又一批。
問題也從普通飼食、畜醫、再到瀚海止戈他們一行人聽不懂的奇怪詞彙。難度在一步步提升,從他們焦灼的神情就能看出來。
學生們緊張的等待夫子點名,絞盡腦汁的研究考題。
每一輪的題目對他們來說好像都很難。
可每一輪大家都能言之有物,甚至陷入激烈的爭論之中。
對這場考校極其專注投入,讓學生們完全忘記旁邊還有外人看著。
體系化的理論教學讓那些奇奇怪怪的知識化作一張相互關聯的巨網,廣闊的盤覆在他們腦子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