項一已經不是第一次看見胡場主用怨怨哀哀的眼神凝睇楚辭。
他的警惕值拉到最高點,悄悄找到楚辭。
見慣了楚辭沒個正行的模樣,如今看她肅容中難以掩飾憂心,項一不自覺緊皺眉頭道:“你是不是也覺得有問題。”
楚辭的天都塌了:“是有問題!最近誰在掌勺,天天重油重鹽的,我方才一量,腰圍寬了一整寸!要死了!”
項一:……
他就多餘擔心!
牧場中換成少年們每日輪著下廚,沒人敢承認前段時間的廚師身份。
腰粗就腰粗,楚辭忍著心痛還是得出門見人。
她又一次登門拜訪育幼堂。
羊毛刮下來後,要先過一道清理,才能上織機。
這個活計有些繁瑣卻不勞重,相比於短工,育幼堂的孩子勤勞又肯幹。
一群臉上嬰兒肥都還沒褪幹淨的育幼堂少年少女,甚至會主動加工,早到晚走,可怕極了。
不過這個舉措還有一項好處,牧場的聲譽值在緩慢卻極其穩定的增長。
類似於每天“+1!”“+1!”“+1!”
很快牙人便傳來訊息,說屋宅找好了,楚辭去看了看,與老宅離的不遠,約摸半刻鐘的腳程。
屋子方方正正,內部空間寬闊,幾十張織機應該也不顯擁擠,還配了個露天院子,楚辭挺滿意的。
城門樓的攤位這會兒被楚辭當廣告位用,在每日早晨清算東西開始換草籽前,先宣傳宣傳牧場的情況,重複幾遍招紡織工的訊息。
廣告位這個靈感源於她發現的重要隱形資源——
還記得楚家牧場擺攤換草籽,給老人孩子留了特殊優惠嗎。
許多老人趁著日落前出城,拾撿足量的草籽,在出發前和回城後都會聚在城門前陰涼處閑聊。
清晨聚集而來,又是一番歡談。
正是滁州城老年阿奶閑聊團。
她們也不一定每個人都在意這點小銀。
但既能打著為家裡節省的名頭,享受佔到便宜的快樂,又能與老友一處。
多美啊。
楚家牧場禽貨賣的貴暫且不提,在百姓城民中口口相傳的好名聲,有一半的功勞要給到這群嘰嘰喳喳的阿奶。
其規模之大,已經有商機嗅覺靈敏的城民在此處同樣支攤,架設遮陽篷帳,賣些茶水小食,掙了個盆滿缽滿。
楚辭不過是偶然遇上,也閑扯幾句。
不聽可不知道,無論她提起哪家人戶,聚群的阿爺阿奶總能說出一二三來。
從城東到城西,從城南到城北,昨日發生的訊息,今日便聊到。
今日說的話,明日傳滿城,耳朵靈的不得了。
多麼優秀的資訊傳遞渠道!
這日,城門樓處照常支起攤子。
度過最初的適應期後,早上只保留三個攤位,半個時辰就能換完,收工回牧場。
至少近半個月以來,日日是三個攤位。
項一守著一個,他的兩個馬仔各守一個攤,同行而來的其他兄弟也是現場巡視,維護秩序。
今天早晨,楚家牧場的馬車到了,人手也齊了,卻遲遲沒動靜。
提著草籽前來的城民幾乎都熟悉了這一套流程,今天明明時辰已經到了,卻等不到開始,排隊的人逐漸有些騷動。
“怎麼回事?”
“怎麼還不開始啊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