楚辭等大娘接過竹籃,再補充道:“您也不是外人,我可以告訴您,這個攤子一戶人家最多換四個,僅限兩百戶人家,東西雖少,聊勝於無,您若是有想法,也可以多找些同行或者叔伯兄弟來換。”
四個,兩百戶……大娘沉沉一了口氣,重要的不是楚辭能供八百,而是她日日能供八百……
不應該啊,大娘明知楚辭可能不會說實話,還是忍不住問:“你又在誰家那裡進了蛋雞?”
就憑她在自己進的數量,怎麼能供的上這麼多,又不是母豚産子,一串一串的。
“怎會,”楚辭真心實意道:“滁州城裡大半的禽商都被我家牧場的小子們偷過多次,只有您不計前嫌,肯賣貨給我們。”
呵呵,大娘心中冷笑,果然不肯說實話。
她面上笑應道:“自然會去,給你們捧捧場也好。”
大娘心道,我一家七八口,再加上親戚能有幾十個人,要是真的支這攤子,十成裡面她能換走三成去,這姑娘人生地不熟的,難道還能認識街巷上的每一個人,能認識她每一個親戚嗎。
楚家的蛋貨都是極好的精品,自然是偷著換回來孵種用,她是傻了才會告知同行。
三日後,大娘信心滿滿的領著家裡人出城,往外走的一路上,見街上的人流也在跟著往外湧,當即心感不妙。
等她到城門處一看,人潮如蟻,放眼望去全是黑壓壓的腦袋,趕集般熱鬧。
她矗在原地的一小會兒,掃眼過去已經看到許多戶相熟的人家,皆是全家出動,恐怕都抱著和她一樣的心思,利用家裡人口數多佔些便宜。
城門口的確支起來幾個攤位,直直立著的旗杆上掛開篷布,遮陰擋陽光,飄揚的旗面上“楚家牧場”四個大字格外顯眼。
大娘從擠入人群這一小段路,耳邊聽掠過許多竊竊私語,話題的中心都離不開楚家牧場,彷彿數日之間,城外名不見經傳的牧場突然成為大熱門,人盡皆知。
這事兒聽起來多新鮮吶,牧場不賺錢就算了,還使勁兒貼錢,草籽換雞子,不明擺著虧損。
這雞子嘛,熟的能填肚子,也算沾點葷腥味兒,生的拿回家也能試試抱孵,它的價錢確實不貴,但能有便宜佔,不佔白不佔啊。
拾剮草籽又不費力氣,要真能換,他們能換的牧場傾家蕩産!
在場多數人是楚辭考較的目標客戶,接了雞蛋,得了育幼堂小娃娃的訊息而來,成群聚堆,關心是否真的能換,又眼巴巴的期盼能換多少。
自然也有從旁人口中聽見訊息,不差錢還非要來湊熱鬧的主。
是人都有好奇心。
楚家牧場不像本地經營數十年的老牌牧場,沒什麼名氣,聽說牧場才開一個多月,還是開在城外甚遠的連雲山,大家就更好奇了。
牧場主人究竟是誰?
為什麼要用草籽換雞子?
草籽換回去有什麼用?
這可給他們找了點樂子聊。
項一看時辰也差不多了,猛敲銅鑼“當”的一聲,吸引大家的注意,開始宣佈規矩。
一兩草籽可換一個雞蛋。
一戶人家一日最多可換三兩,也就是三個雞蛋。
原本聽聞訊息的老百姓覺著,用草籽換雞蛋,這個牧場主多半是個傻子。
聽到換物還有數額限制,每日只能換幾個,競覺得合理了起來。
這個聽起來靠點譜。
有一部分人看了個熱鬧,好像沒甚意思,晃悠一圈走了。
大部分人還是留了下來,排成幾條長隊,等著置換,來都來了,不能空著手回去。
何況草籽換雞蛋,不管怎麼說,都覺著跟白撿似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