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2章
這是個好問題。
息禾解釋道:“回陛下,是這樣的,百姓會在當地選舉出地方代表,地方代表再選舉出上一級代表,全國的最高代表人便是這樣選舉出來的。全國性會議五年一次,領導班子也是五年一換。”
“這些由百姓選舉出來的代表,可以來自各行各業各個群體,有審議各項議案、選舉和決定任免的權力。”
“後世這個選舉代表,也受著陛下你推行的舉薦制的影響。”
“而選出來的領導班子,與堯舜禹時期的禪讓制很像,只是每五年都要進行一次選舉。”
息禾繼續道:“選舉出來的是百姓的代言人,官員的選拔另有途徑。”
劉徹聞言,恍然大悟:“原來如此。”
他不由想,這丫頭說這舉薦制影響後世數千年,這也不是沒有道理,只是行為模式是一樣的,本質還是與現在舉薦為官有些區別。
“那官員是如何選拔?”
息禾道:“與科舉制不同。”
她舉例道:“如果是地方的縣衙缺了什麼職位,於是便會將職位發布出來,進行公開考試選拔人才。而這樣的考試有兩次,一次是州郡為選拔人才舉行的公開考試,一次是國家級選拔人才舉行的公開考試。”
“因為每個位置需要的技能不一樣,因此這這樣的考試,可以最大程度上的發揮個人所長,讓新進來的官員,達到知人善用的目的。”
劉徹點點頭:“這倒是有點意思。”
他又道:“這個方法挺好,你倒是能藏著掖著。”
一旁的常融看著息禾已經非常的驚奇了,作為天子身側的紅人,他政治素養極高,很快就反應過來這先發布崗位再進行公開考試競選的方式,是很有可行性的。
這平寧君若不是後世之人,那就大智近妖了。
當然,他還不知道,後面的事情會讓他更加的震驚。
衛青已經麻木了,他悄悄看了一眼劉徹,又看了一眼霍去病,心道:莫非我這外甥真娶了一個後世之人?
作為將領,對戰事敏銳的人,能夠提前預判一些事情,還是很正常的,只是去病這孩子說這平寧是後世之人,陛下也這樣說了,他便也信一信,只是他心中還是有些猶疑的。
畢竟有些荒謬。
聞所未聞,見所未見。
現在聽了息禾這樣說,心中的秤逐漸傾斜。
息禾摸了摸鼻子,尷尬道:“陛下,臣這不是覺得一時間難以鋪開,先用科舉制過度之後,再跟您提議嘛。”
劉徹轉身看向常融:“選崗進行考試競聘,你記下來,到時候去朝堂商議此事的可行性。”
常融趕緊道:“諾。”
劉徹又看向息禾:“還有嗎?”
息禾哀嘆,這簡直就是想要將她榨幹啊。
她整理好情緒,又將遴選與官員的提拔,大致說了一下。
“再後世的政治方面,大大抵就是這樣的了。”
劉徹現在也才三十多歲,腦子還算正常,倒是沒有去糾結傳統的家國天下到現代國家治理模式的轉變。
一千八百多年後,實在是太過久遠。
國家治理,自然會總結前人的教訓,進行規避,這便是史書的目的。
他長嘆一口氣:“那其他方面呢?”
政治、文化、科技……政治方面的演變已經說了,那便再說文化方面吧。
息禾對古代文化方面其實不是特別的瞭解,畢竟她讀書是學的是理科,等讀了大學,學的也是理工專業,對於古代文化,最為瞭解的,便是詩詞歌賦。
她想了想,回答道:“陛下,在一千八百年的時間裡,華夏文明也出現了很多的詩詞歌賦,想來這些最能反應每個朝代的特點。”
想要名流千古,除了被史官記載在史書中,還有一個方法就是寫書立傳。
好的文章,就會流傳下來,即便人死了幾百年了,文章也能被後人記住,這便是文人的最崇高的理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