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話說完,便有人官員出列:“此話有理,微臣附議,請陛下收回成命。”
“微臣附議。”
“臣附議。”
一時間,朝堂中間站出來了許多大臣。
霍去病看了息禾一眼,見她臉上並未慌張,神情淡淡的,便沒出聲。
息禾面上不顯,心道卻這些人倒是會紮心。
這句話中,句句直指要害。。
其中寫一點,衛青霍去病可都屬於外戚,與太子劉據立場天然一致。
而息禾出身將軍府,又是霍去病的未婚妻,亦是太子一脈,說她入朝為官會動搖太子地位,這簡直就是就是挑撥是非。
第二點,這句話中的論據,便是當初董仲舒提出了“君為臣綱,父為子綱,夫為妻綱”以及“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”,也就是所謂的三綱五常。
儒家極大的維護了統治者的地位以及男子的社會地位,而若是讓息禾入朝為官,便是違背了三綱五常,與儒家思想相悖。
而劉徹相當看中帝王集權,因此這話說得亦是到了他的心坎。
這些士大夫,真是不能小瞧。
好在董仲舒如今是膠東王國相,並未出現在朝堂。
不然按照立場問題,董仲舒定然也是不樂意息禾入朝為官的,若是董仲舒反對,劉徹也不一定能保住她,畢竟這人門生遍佈朝野。
息禾眨了眨眼,心裡並不急。
隨著一聲聲的“附議”落下,朝堂上變得十分的安靜,不少人偷偷的將目光看向了事件的主人公。
劉徹的目光也落在息禾的身上,令他意外的是,之前在他面前看起來羸弱膽小的小丫頭面對百官的討伐,不僅很能沉得住氣,而且竟然沒被這些官員氣勢鎮住。
他微微勾唇,倒是沒有給他丟臉。
劉徹並不知道,息禾在他面前容易緊張,是因為他能輕易要她的命,而這些朝臣如今可不敢在帝王面前當場殺她。
現在也就是仗著人多,氣勢上佔了優勢,又要不了她的命,她自然不怕。
這時,劉徹將話拋給息禾,想看看她如何反應:“息禾,你覺得呢?”
聽到劉徹點到了自己,她站了出來:“回陛下,臣覺得這位大人提出的質疑很是牽強附會。”
劉徹道:“說來聽聽。”
“諾。”
息禾應了一聲,繼續說:“其一,率土之濱,莫非王臣,且君無戲言。如此,臣入朝為官是得到了陛下的允許,自然合乎禮法。”
“其二,女子入了朝堂,應該是君為臣綱,而非夫為妻綱,臣自然會以此為準則行事,並無不妥。加上臣能被陛下賞識,是因為臣獻出了能夠改善民生的工具,對百姓有用,就算臣為女子,也說明陛下用人不拘於一格,是聖明之君。天下若是其它女子能夠有才學為陛下解憂亦是佳事,禦史怎能用不安於室來打擊女子的一腔報國之心。”
“其三,女子幹政導致朝堂動蕩的前提是,對方的德行有問題,如……而一個德行有問題的人,無論這個人是男是女,都會導致朝堂動蕩,導致天下大亂。而這位禦史看待問題太過於片面,而諸位大人卻跟著附議,臣有些疑惑,諸位大人可有自己的思想。”
息禾聲音軟糯,說話慢條斯理,聲音不急不緩,不僅能一一反駁對方,還能偷偷的拍劉徹的馬屁,最後還將說出這話的禦史貶低了一番。
她話一落,不少朝臣的臉上都抽搐了一下。
而衛青微微點頭,能在朝臣的目光中鎮定自若侃侃而談,這丫頭心理素質非同一般。
他偷偷與霍去病道:“你這未婚妻,著實厲害。”
霍去病勾唇:“舅舅說得極是。”
他心裡卻有些依舊有些擔憂,如今儒家的“天人感應”學說是將君權和神權結合起來。
現在這些,不過只是一個開胃菜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