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9章
定襄郡位於後世的內蒙古的,和林格爾縣。
在它左側是五原郡和朔方郡。
朔方城往上,便是後套平原。
後套左側是屠申河,右側是烏梁素海,皆與黃河交彙。
在陰山腳下還有一條烏加河,與屠申河和烏梁素海相連,其中數條支流彙入黃河。
因此陰山山脈,便是橫在大漢與匈奴前的一到天然的屏障,匈奴大軍要進攻中原,便必須翻過陰山山脈。
由於陰山山脈在定襄郡截止,在定襄郡的右側是雁門郡和代郡,因此匈奴經常繞過陰山,從雁門和代郡進入中原燒殺搶掠。
匈奴與漢庭的第二大屏障,便是橫在漠南與漠北的戈壁沙漠。
而這戈壁灘對於大漢反攻匈奴造成了困難。
正是初春,匈奴的牧畜剛經歷苦冬,冬季大雪霜寒草木凋零,牲畜膘肥都沒了。
對於匈奴人而言,正是最艱難脆弱的日子。
春寒料峭,氣候依舊寒冷。
在衛青營帳,此時眾將軍十分的苦惱。
匈奴人隨著水草而遷徙,而單於的營帳在那,哪裡便是王庭,由此,此時反攻匈奴,最重要的就是找到伊稚斜單於的王帳。
為此,衛青為了最後找到匈奴單於主力,讓各部將軍領著各自人馬到大漠搜尋。並嚴令不得出塞百裡,半月必須全部而歸。
這一次,並未發現匈奴王庭,只是攻破了匈奴一些小的部落。
於是三月,衛青再次下令以大漠為界,繼續搜尋,依舊未能找到匈奴主力,各隊人馬都只攻破了一些小小的部落。
如今正是四月,若是找不到匈奴王庭,等過了春寒迎來夏天,匈奴水草變得豐厚,匈奴緩過神來,漢朝便會錯過戰機,屆時不好與陛下交代。
營帳中,眾人正商討戰事。
由於霍去病是衛青的侄子,被允許進入營帳討論戰事。
軍中向來用實力說話,這時他還沒有立過多大的功績,因此只是再一旁聽著。
“如今已經四月,還未曾找到伊稚斜單於本部,不知將軍是否還要派大軍出塞?”說話的是公孫敖,此次戰役,他被劉徹封為中將軍。
衛青還未說話,一旁的李廣已經開口:“如今兩次出塞,都未曾找到伊稚斜,若是繼續讓大軍深入大漠,軍中的糧草經不起如此大的消耗。”
李廣作為後將軍,最重要的是負責糧草補給。
一旁的公孫賀提議:“不如先派斥候前往大漠搜尋,若是找到單於主力,便派斥候將訊息傳遞回來,派大軍支援。”
“這個提議甚好。”李廣贊同。
公孫敖同樣點頭。
趙信卻有些猶豫:“我手底下就一萬人,若是碰到單於本部,戰力懸殊,我怕難以對付。”
趙信本是匈奴的高官,後來投靠了漢庭,對於匈奴習性非常的瞭解,知道自己不是對手,因此有些猶豫。
衛青也不放心趙信一人帶兵深入大漠,他既然能投降一次,保不準打不過便會投降第二次,不由問道:“既然如此,可有誰願意與趙將軍一起作為斥候,搜尋匈奴王庭?”
眾將士商議了許久,最後右將軍蘇建出列:“末將願作為斥候,與趙將軍一起深入大漠。”
蘇建出身世家,根基在大漢,有蘇建監督趙信,衛青總算點了點頭。
他淡淡道:“允。”
此時,一旁的霍去病道:“啟稟將軍,末將願與蘇將軍和趙將軍一同出塞。”
這話一出,眾將領的目光移向了這個俊俏的少年身上。
霍去病寡言少語,擅騎射,作為天子近寺,衛青的外甥,此次前來,他們只當他是來混軍功的。
這兩次出塞,雖然他都有參與,但都是跟在衛青身側,並未出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