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章
“伏羲紙?”霍去病誠實地搖頭,“我未曾聽說過。”
自然是沒人知道的,這是息禾想得託詞。就像《黃帝內經》並非是黃帝寫得而是託了黃帝的名,《神農本草經》也並非神農寫得,是託了神農的名。她人言輕微,若是沒有一個名聲響的名人作為託詞,怕難以讓人信服。如此,她便學著先人找了個託詞。
息禾眨了眨眼睛,臉不紅心不慌的撒謊:“沒錯,伏羲紙。”
她這些日子,已經從奴隸口中打聽出她原是家鄉造了水災,逃到了長安城後這才賣進了衛府。如此,正便方便了她編故事。
於是她道:“我父親曾無意得到一本書,裡面便記載了一種伏羲紙,這伏羲紙的作用如同竹簡絲帛,但是它的成本比絲帛便宜,是用樹皮、木頭、竹子等木材製作而成;不僅如此,它還能如絲帛一樣輕薄,亦能如絲帛一般對折。我父親一想,伏羲紙的材料如此常見,若是真能代替竹簡和絲帛,豈不是文人之幸。”
息禾說著,瞥了一眼霍去病,見他面色不變,看不出喜怒,她嚥了咽口水,繼續道:“我父親想到此處,於是便找來材料,按照書中方法制作,果真將伏羲紙做了出來。那紙如同雪一般潔白,表面又光滑,墨滴不散,書寫極為流暢,是竹簡極佳的替代品。可惜我父親時運不濟,本想將這紙獻給陛下求個一官半職,郡縣卻遭遇了黃河水災,全家便只有我活了下來。”
說著,息禾便真的有些難過了。
如今她在這個時代,何嘗不是舉目無親,孤家寡人一個。
霍去病聞言卻一語中的:“你的意思是說,你會製作這伏羲紙?”
息禾老老實實的點頭。
“你說的倒有幾分可信。”霍去病將竹簡捲起,在手中掂量掂量,繼續道:“民間已出現可用於包裝的粗紙,的確比這竹簡輕薄很多,不過墨沾上去便會暈染,不能用來書寫。少府與民間的匠人亦在研究如何讓紙製作變得更為細膩,以此取代竹簡,用來記錄文字。只是他們未有頭緒,沒想到竟有人已將這造紙術改進成功。”
便是因為民間已出現了包裝的粗紙,她拿出宣紙才不會顯得突兀。
霍去病沉思一會兒,繼續問:“你有幾層把握,能將你口中的伏羲紙製作出來?”
“十成。”息禾抬頭,目光與霍去病對視,堅定的回答。
她出生在中醫世家,她所在的家族既然能稱得上世家,她家裡便並非只有中醫産業,像筆墨紙硯、絲綢等等亦有工廠,涉獵極廣。
息禾高中暑假,便曾去過家裡的造紙廠。
她家裡的工廠因製作的是有品質的宣紙,都是手工製作,因此對宣紙的製作流程,她熟記於心。因此對於宣紙的製作,她是有十足十的把握。
“你倒是口氣不小。”霍去病話落,又輕笑一聲,“你可知若伏羲紙真有你口中說的這般好用,便能震撼朝野,此等功績,你就不怕我獨吞了嗎?”
息禾眨巴眨巴眼睛,目光極為誠懇:“我相信公子你並非那樣的人。”
這話說得霍去病很受用,他擺擺手:“既如此,你便讓我看看你的本事。”
息禾叩首:“絕不會讓公子失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