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這、這也太好看了,妹子,你不會還要加錢吧。”
孟慶淑心裡也忐忑。
雖然看賣相,再貴點也值。
可發卡總歸的發卡,再貴肯定會影響銷量。
宋蕊看出她的擔心,解釋道:“放心吧,你賣多少錢我不管,但我的價格不變,就當我少掙點了。”
說是少掙點,但這樣裝了盒子,即使不是獨家給貨,也能賣到六塊錢一對,宋蕊還是掙大了。
孟慶淑一個常年做生意的,明白了宋蕊的巧思,爽朗的笑道:“妹子,你是真會做生意的。”
宋蕊就當她是在誇她了,轉頭又拿出珍珠發卡。
珍珠發卡是成人的款式,沒過度包裝,看著也沒那麼紮眼。
但因為用料好,只要細細看兩眼,就能看出漂亮來。
正適合愛打扮但又不喜歡太誇張的大姑娘們。
孟慶淑就一眼相中了。
摩挲著圓潤的珍珠,她笑道:“這要是我年輕的時候,看見這好看的東西,攢半個月錢也得買,可惜……”
可惜什麼,孟慶淑沒說。
但宋蕊聽出來了。
實際上,孟慶淑也就三十左右的年紀。
在後世,這個年紀不結婚都是很常見的。
但在這個年代,當了寡婦就好像一輩子都望到頭了似的。
同為女人,宋蕊心中酸軟了下。
她拿過珍珠發卡,別在了孟慶淑耳邊。
“可惜什麼,你現在也不老,這對發卡妹妹送你,以後記得帶啊。”
宋蕊故意說的輕描淡寫,但孟慶淑還是眼眶發熱。
照照鏡子,透著光的珍珠在黑發間更顯明亮。
“這個什麼價?有多少貨?”
宋蕊報了數,孟慶淑一咬牙,“這個我都要了,蝴蝶也再來兩千對。”
孟慶淑最近這些日子掙的錢,大部分又都進了貨。
但她心裡是踏實的。
她相信自己的眼光,也相信這個時代。
九零年代是個很奇妙的年代,新與舊交織,機遇和危險並存。
社會上開始有了第一批富起來的人,貧富差距也從這時開始越拉越大。
改革開放前物資短缺,市場轉型後,人們普遍出現補償性消費。
所以九零年代初的人是很敢花錢的。
那時剛開始有了趕流行、追時髦的說法,姑娘們願意攢一個月的工資買條時興的裙子,小夥子們也會為了買隨身聽省吃儉用。
攢一年工資買腳踏車,攢兩年工資買彩電,攢三年工資買冰箱。
社會經濟是往上走的,也促進了人們的消費。
很多九零年代的東西價格,放在今天都是很貴的,但人們也願意為之買單。
所以那個時候掙錢,真的比現在容易太多太多了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