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九州亂世戰爭中,有一種戰爭模式,叫做以戰養戰。
透過掠奪、吞併等方式,快速獲取大量資源,供給下一場戰爭。
一場戰役打下來,需要付出資源,同時也會收穫資源。
如果收穫的資源超過付出的資源,那麼這場戰役就是正向收益。
當然,想要達到以戰養戰的程度,必須儘可能的縮小戰爭損失,同時提高戰爭收益。
從伏龍城獲取的七萬人口和六百萬靈石,就是絕對的正向收益。
林淵只是帶著亢金龍騎,去伏龍城逛了一圈,就拿到了這些收益。
對血羽王朝來說,七萬人族奴隸,價值不值一提。
然而,林淵很清楚,對一個王朝來說,人口才是最重要的寶藏。
人口永遠是一個王朝的基礎,沒有人口,什麼都沒有。
別是對神國的重建來說,最難獲取的,恰恰就是人口。
因此,林淵才會同意桑桔蘿用人口抵賬。
伏龍妖王、桑桔蘿都覺得用七萬奴隸抵賬,很划算。
林淵同樣也覺得很划算,而且是大賺特賺。
除了以戰養戰的戰爭模式之外,還有另外一種種田模式。
種田模式也很簡單,透過種田、商業等手段,賺取資源,供給戰爭。
這是一種比較保守的戰爭模式。
這種戰爭模式很穩,如果說有什麼缺點的話,那就是太慢了。
資源需要透過種田一點點的積累,積累到足夠的戰爭資源之後,才發動戰爭,擴大領地。
種田模式和以戰養戰,兩者之間沒有明顯的優劣。
種田模式,低風險,低效率。
以戰養戰,高風險,高效率。
亢金龍騎的數量已經恢復到了一萬兩千騎,有足夠的實力,可以再攻一座城。
不過,李武牧的想法並沒有錯,以現在神國的兵力,確實受不了兩座城。
只是,進攻並不一定要佔領城池,其實有另一種戰爭方式,叫做掠奪。
林淵原本沒有確定進攻的目標,但出了李武牧的事情,那麼進攻暮靄城是個不錯的選擇。
暮靄城,曾經是大周王朝的一座城。
李武牧曾經鎮守暮靄城三十年。
那三十年時間裡,面對血羽族,李武牧沒有輸過,但也沒有贏過。
無數次擊退血羽族的進攻,但從不貪功冒進,所以從來沒有大勝。
血羽族發現進攻失利,立即撤退,李武牧不會追,自然也就難有大勝,同時也不會中血羽族的圈套。
只是,這種不敗不勝的戰報,持續太長時間,皇帝終究是不滿意。
皇帝想要南荒軍反攻回去,奪回丟失的城池。
李武牧覺得時機未到,抗旨不遵。
多次抗旨之後,皇帝十三道軍令將其召回帝京問罪。
李武牧離開暮靄城一年時間,暮靄城守軍就因為貪功冒進,掉進血羽王朝的陷阱,損失慘重,最終導致暮靄城陷落。
當時身在大周帝京的李武牧,聽到暮靄城陷落的訊息,悲憤交加,怒極攻心,噴出一口鮮血,從此鬱結於心,大病一場。